《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

ID:22364584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_第1页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_第2页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_第3页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_第4页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意识形态倾向  摘 要:关于涉华报道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文本形式传统视角,文本内容即主旨的分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为语料,从名物化视角对其分布特征及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报道事件的中国背景探讨语篇中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发现:通过频繁使用名物化现象,起到了人际关系隐形化,时间标准神秘化,焦点信息改变化和语用效果预设化的交际效果,进而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负面作用。  关键词:意识形态名物化新闻报道纽约时报UAM语料统计工具  引言  对美国媒体涉华报道这一议题的关注,已成为近几年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此议题讨论的角度颇丰,有国际传播与管理分析

2、,文体特点分析,体制与运行模式分析以及意识形态分析等。对于涉华报道意识形态倾向性方面的研究,最早进行集中研究的是潘志高,他以1993年~1998年涉华报道为研究内容,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梳理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形象塑造的政治、历史、文化缘故,总结了报道片面化甚至歪曲化的原因。随后,孙有中通过1993年~2002年间《纽约时报》和《泰晤士报》中的涉华报道比较做了更为细致的分析,通过六个典型的案例采取新闻话语分析方法,揭示了两报构建的中国形象异同。除以上两本专著外,以此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也日渐丰富。辛斌从转述动词的视角通过《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语料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异同做出语用上

3、的意识形态分析的解释。范勇从偏见词汇角度揭露出《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话语方式上的意识形态有色眼镜。王巾和刘娟则分别运用批评性话语分析工具对《纽约时报》涉华报道进行解读,发掘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倾向性对中国形象的影响。陈思霈从文化因素探讨了中国在《纽约时报》新闻影响下“本我形象”塑造面临的困难。朱慧华从系统功能语法的角度出发,《纽约时报》及《中国日报》中情态手段的类别、频率、分布及主客观取向等进行量化分析,旨在从情态视角研究两者人际功能的异同以及意识形态倾向性。综合考察,以上研究大多以突发性热点事件为中心进行对比讨论,导致语料欠缺全面性,并且很少结合中国背景与对涉华报道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4、。  本文以《纽约时报》涉华报道及其译文为语料,从名物化视角对其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报道事件背景探讨语篇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问题,进而阐释其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象塑造的负面影响。  研究样本与研究方法  研究样本。经过统计得知:《纽约时报》英文官方X站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所刊载的所有涉华报道,合计281篇,涵盖政治、文化、科技、经济、教育等领域,分别所占比例为48%、5%、16%、26%、2%与3%。根据各板块比例以及是否具有中文版的条件,本研究共随机选取新闻报道30篇,包含政治12篇、文化3篇、科技4篇、经济7篇、教育2篇及其他2篇;另外,本研究还考察了与此30

5、篇新闻报道相对应的中文翻译。①  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采取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UAMCorpusTool语料统计工具对名物化分布规律及特征进行分析。其次采取了描述性分析法,结合中国背景在报道中对意识形态倾向性的案例进行阐述。  《纽约时报》名物化分布情况及特征  名物化。国外主流语言学派分别对名物化进行了考察。相比之下,系统功能语法对名物化的研究更为系统深入。Halliday从语法隐喻的角度对名物化作了解释,认为名物化“是用名词来体现本来要用动词或形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  通过运用UAMCorpusTool语料统计工具,笔者对《纽约时报》所选新闻语料中名物化频率

6、与金融、科技、法律以及小说等语篇进行比较,统计结果显示:法律类语篇中达到83.5%,科技与金融名物化频率分别是72.6%与51.3%。新闻紧随其后达41.6%,比重较前者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纽约时报》的新闻报道,因其营销策略的规模化及阅读人群的广泛化使得语言略偏大众化;但相对于文学语篇而言,名物化频率依然高出10%有余,这主要是因为名物化结构的使用直接关系到语言变体功能的体现。  此外本文还将《纽约时报》中的名物化比例与相应中文译文进行了对比。对于相同内容的30篇新闻报道,排除中英文字数上的细微差异,《纽约时报》原文比其译文多采用了高达17.4%的名物化比例。这一数据鲜明地反映

7、了《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名物化现象的突出。  语义层面名物化分布特征。Halliday通过对科技英语的分析归纳了13种语法隐喻现象。根据名物化从动态到静态的过程特点并且以实体或具体名词结尾的特征,本文结合《纽约时报》涉华报道的语料从语义层面分为5种名物化类型。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从过程到实体的转换出现频率最高,性质到实体的转换其次,最后是零位成分、环境成分和连接词到实体的转换。从过程到实体转换作为名物化最主要的方式,实现了过程动作的隐性化。对于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