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

ID:22302037

大小:16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0-28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_第1页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_第2页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_第3页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_第4页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_第5页
资源描述:

《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東亞區域結構變遷下的兩岸經貿關係魏艾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曾任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心副研究員、財政學系副教授、東亞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現任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教授兼主任秘書。-19-「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過去十餘年來,在諸多內外在因素的影響下,兩岸經貿關係呈現快速的發展,並使兩岸經濟存在著某種程度相互依存的關係。根據香港海關統計,2003年兩岸經香港轉口貿易總額為139.5億美元,佔台灣地區對外貿易總值的5.14%。其中,台灣地區轉口輸出大陸金額為117.89億美元,佔台灣外貿出口總值的8.17%;台灣地區自大陸的轉口輸入值為21.61億美元,佔台

2、灣外貿進口總值的1.7%。台灣經香港對大陸之貿易順差為86.04億美元,佔2003年台灣對全球貿易順差180.67億美元的47.62%。【註1】在投資方面,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統計,2003年台商對大陸投資經核准投資件數共1837件,總核准金額為45.95億美元,佔該年台灣核准對外投資總額的53.66%,位居第一位。累計自1991年至2003年12月底止,台商對大陸投資總核准件數31,151件,總核准金額312.05億美元,佔台灣核准對外投資總額的44.65%。【註2】儘管兩岸經貿關係日益密切已是難以逆轉的必然趨勢,但是由於兩岸政治僵局未能有所緩解,而呈現“政冷經熱”的現象,阻礙了經貿關

3、係的進一步推展,並衍生了許多問題。因此,基於政治因素的考量,台灣方面在擬定對大陸的經貿政策時,便經常陷於國家安全與經濟利益,以及整體利益與個別利益的矛盾思維中。基於此,近年來台灣內部在有關「台灣經濟發展的挑戰與展望」議題的討論,可以發現有兩種不同的論點:一種論點認為,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的快速發展,未來大陸與東南亞國協合組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涵蓋17億人口,貿易額達1兆2千億美元,面對此一強大吸磁效應,台灣不應該逃避,而應該善用大陸的資源來發展台灣的優勢,創造台灣產品的特色和別國產品的差異性,才能穩住國際競爭力;但是另一種論點則憂慮台灣經濟依賴大陸過深,一旦大陸方面經濟反轉或政策改變,將對台商造成

4、重大的衝擊。因此,建議台商應分散投資風險,並強調台灣方面應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台商、外商的投資。同樣的現象卻出現不同的解讀,其間究竟代表何種意義?長期以來,以外向型來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產業結構產生何種轉變?而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以及東亞區域經濟結構和格局的變遷,將對兩岸經貿關係產生何種響影?這是極值得關切的課題。壹、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形成及其特點東亞-19-「展望兩岸經貿關係」學術研討會作為一個地理概念,一般是指東北亞五國和東南亞十國。在歷史上,它曾經形成一種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秩序和區域經濟格局。但是,隨著中國力量的衰微,此一區域秩序和格局崩解,而陷於無序的狀

5、況。然而,自196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急遽的變化以來,東亞經濟凸顯出其重要性,而東亞經濟發展模式(EastAsianDevelopmentModel,EADM)更成為國際社會討論的熱門議題。學者們認為東亞經濟發展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區域性創新體系,它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試圖改變歐美核心國家具支配地位的世界體系的制度創造,而“出口導向”、“政府作用”和“儒家文化”則是東亞區域創新體系的一般性特徵,也是東亞經濟發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其中,“出口導向”最直接地反映了東亞經濟體的經濟發展策略和創新路徑。【註3】基於歷史條件的機遇,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確立其在世界經貿體系的優越地位。但是在1960年代

6、以後,美國的國際收支日益惡化,黃金儲備大量外流,從而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及其他強勢貨幣的巨浪,爆發了戰後第一次美元危機。1968年3月,發生第二次美元危機,美國已無法繼續維持統一的美元黃金官價。1971年8月,美國尼克森政府宣佈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和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使戰後以“黃金—美元”本位為特點的“布雷頓森林”貨幣體制瓦解,對國際金融體系造成嚴重的衝擊。除此之外,1973年10月中東戰爭期間爆發了石油危機,油價高漲對世界經濟,特别是已開發國家經濟造成鉅大的衝擊,打亂了國際貿易原有的價格體系,影響了國際貿易的增長速度。再加上已開發國家的國內經濟條件發生了重大

7、的變化,長期以來推行的凱因斯主義經濟政策,導致財政赤字不斷擴大,使各國經濟逐漸陷入經濟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失業嚴重的困境。然而,1970年代,在已開發國家的經濟進入經濟增長緩慢,而通貨膨脹卻難以平抑的停滯膨脹(stagflation)時期,某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經齊卻蓬勃發展,工業化水平逐漸接近工業發達國家,形成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小龍”—台灣、香港、韓國、新加坡和中南美洲的巴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