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ID:22269646

大小:5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8

上传者:U-991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_第1页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_第2页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_第3页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_第4页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从接受美学角度探究儿童剧的注意偏向----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前言1.1儿童剧及其接受心理儿童剧是深受少年儿童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是陪伴着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剧种。儿童剧的主要观众群体是儿童,儿童生来就会表演,记得小时候经常玩扮演的游戏,过家家、捉迷藏、警察抓小偷,或者以模仿的形式去进行游戏,这种戏剧性的艺术表达,已经慢慢成为儿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戏剧表演就像是人生的演绎,由于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去经历不同形式的人生,戏剧就给予我们这样的契机,通过扮演不同戏剧角色,获得更多的心得经验。同样,戏剧也可以被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去,法国思想家卢梭曾最先提出戏剧的实践教育理念;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JohnDep;Behm)在他们的文章中,也将“创造性戏剧” 作了进一步阐述:创造性戏剧,以互动的方式开展,实现领导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以达到彼此的沟通和表达目的。在此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在具体议题的基础上,处理好行为和对话之间的关系,并且以媒介的身份参与进去,使得参与者经验变得更加具备实践性意义。………..1.1.2儿童剧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剧角色的扮演,或者观察不同角色人物的表演,都给儿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去发掘新的思维、新的理解,帮助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和事物。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将会体验不同的世界,感受到异样的事物,从而从更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皮亚杰看来,幼儿还处于前运算阶段,还没有准备好参与到学校生活中去,此阶段的转换很重要,是其表征思维活动,自我调节和规划意识最强的时期。所谓表征,就是内心存在的心像,能够使得其记住当前不存在的事物,将其反馈到实际的行动中去,就可以看到心像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并且提出了图式的关键信念概念,在他看来,行为背景对于幼儿的影响,不是以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渠道来进行的,更多的是以儿童对于事务的知觉和解释所产生的。此时的活动是指正在做什么,角色是指社会上有着一定地位的人。另外,他还提出了促进活动进程发展的两个途径:其一,幼儿与人们之间的交往;其二,儿童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上述两个因素的性质,将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发展。 ………1.2注意及注意偏向1.2.1注意 注意(attention),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其界定为选择性注意,也就是说注意选择的领域,忽视没有选择的领域。具体来讲,注意的渠道主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知觉等方式去实现,并且在一定对象的基础上实现集中规划。由此去理解注意的基本特点:其一,有着明显的指向性,也就是说在心理活动的趋势下做出条件式的反应;其二,具有集中性的特点,简单来讲是心理活动确定选择对象之后,对其处于一种强烈的紧张状态[16]。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注意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其效能实现方式多样化,主要牵涉到:选择能力,保持能力,调节能力和监督能力几个方面。具体来讲,选择能力是最为基础性的,需要对信息进行合理的选择,从而使得心理活动展现出实践意义来,在保证刺激源与活动任务相互吻合的时候,就会自动的屏蔽其他领域的信息,也就不会对其产生刺激反应;保持能力,在刺激信息融入之后,在注意的影响下,使得行为主体处于刺激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信息处于保持的状态,如果此时缺乏注意,刺激信息就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消失。从这个角度来讲,注意的保持能力,可以将刺激信息处于注意状态,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另外,关于调节和监督能力,它们是可以进行随意分配的注意,也可以以转移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其前提是使注意朝着同样的主题来进行。……….1.2.2注意偏向所谓注意偏向,是指人们在接受外界信息时,不能对所有刺激进行心理表征,只能选择一些自己偏爱的刺激进行加工,而相较于中性刺激,人们对情绪刺激表现出了更多的注意分配现象(Lamy,Lee,Bakermans一Kranenburg,vanIjzendoorn,2007)。注意偏向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它属于前意识过程,是自动认知加工的一种。注意偏向的内在机制是区分偏向的原因,是注意的警觉还是注意的解除困难。注意具有定向、维持、解除、转移等多种成分,注意偏向是注意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究竟注意中的哪种成分引起了注意偏向,仍然存在着争论。Fox 等人对威胁性刺激的注意偏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主要将特质焦虑者作为被试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他总结出了两种结论:其一,无论是注意维持的时间,还是注意接受能力,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我们个体来讲,注意会集中体现在威胁方面,并且停留保持相当长的时间;另一种结论是,威胁相关的刺激所在的位置,在最初的定向中最容易被吸引,也最容易被注意。…….2.儿童对儿童剧的注意偏好眼动实验.....152.1被试........152.2方法........152.3结果与分析..........172.4讨论........202.4.1角色的善恶性.....202.4.2主角与配角.........212.4.3儿童剧视频观看眼动特点......223.结论........233.1研究回顾与总结.........233.2研究局限与展望.........242.儿童对儿童剧的注意偏好眼动实验2.1被试随机选取某儿童剧团小会员20名,经由监护人同意,其中男12名,女8名,年龄5-7岁,平均年龄6.5 岁,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对实验所用儿童剧目均观看过。实验结束后,每个小朋友可以获得一份小礼品。-->2.2方法2.2.1实验设计本研究为2(主角vs非主角)*3(善良vs邪恶vs中性)*2(线索有效vs线索无效)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首次注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长和总注视时间。2.2.2实验仪器本次实验设备为Eyelink2000眼动轨迹追踪仪(简称“眼动仪”),通过记录眼动指标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这种仪器设备构成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主试机;其二,被试机。在学校内部网络的基础上,进行电脑的连接。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前者主要记录眼动轨迹,后者主要展现实验视频和图片。具体来讲,其仪器的基本参数为:21英寸的显示屏,2000次每秒的眼动仪采样频率,高赫兹的屏幕刷新率,10240×768像素的屏幕分辨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保证屏幕与被试之间的距离为60 厘米,并实时记录单眼的眼动轨迹。为了达到实验的要求,提前做好眼动仪系统的设置工作。………结论本研究采用加拿大SRResearch公司的Eyelink2000眼动轨迹追踪仪作为研究工具,以儿童剧小会员为被试,进行线索—靶子范式的眼动实验,探究5-7岁儿童对儿童剧人物的善恶及主配角的注意偏向。该研究基于儿童剧的眼动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是一个尝试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本研究以儿童为被试,通过对儿童剧角色的眼动注意偏向研究发现:(1)儿童剧主角和配角上,角色为中性和邪恶时儿童观看首次注意时间并无太大差别,儿童对主角关注的越多,对配角也会关注的越多;儿童对善良主角认知理解更好,反应时间更短;除了邪恶角色外,儿童总体观看主角的时间更多。(2)在角色善恶性上,儿童对邪恶角色有注意偏向,出现了注意警觉。本实验也说明人类在儿童时期就出现了注意警觉的心理机制,对人物善恶的界定也有了一定概念。 如前所述,我们在创作儿童剧时,可以依据儿童对邪恶角色的注意偏向,有意识的削弱角色的出场次数,降低儿童的紧张,或者在儿童剧的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上进行严格的把关。结局编排上要符合儿童的接受心理,让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因为追求愉悦和快乐是儿童观看儿童剧的基本心理需求。儿童和表演者之间不是隔离的,而应当是相互交融的。我们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应当赋予角色更多的“童心童趣”和生命力,结合自身的舞台表演经验,在表演过程中实现“二度创作”,不仅让孩子能够沉醉其中,家长也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寻找每个观众内心深处相通相融的地方,即关于童年快乐的共同体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