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活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永远是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生活;数学教学;出发点;归宿 :G623.5:B:1672-1578(2011)01-0172-0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
2、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不是枯燥无味、高深莫测的,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实现数学的生活化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转变教学意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教学,教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教师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数学情境,必要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去引导学生探究、获取数学知识。 如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一课,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
3、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从中亲自去感知食品的重量,就会找到这节课与学生生活活动的“切合点”。这样,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载体,赋予了它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购物活动去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互相抱一抱等一系列有机结合的操作,去充分感知1克、1千克、几十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慢慢地他们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
4、能力就会大大的提高。 2、贴近现实生活,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这些数学知识虽然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甚至是模糊的,不清楚的,哪怕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都是生动有趣和真实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不能够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应该是对经验现象进行归纳与引申,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还应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在教“元角分
5、的认识”一课中,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玉树地震后,小明要将自己攒的钱都捐给灾区小朋友,一数有40个1角解决,老爷爷收了小明的40个1角硬币,又给了小明4张1元钱。你们说老爷爷的4张1元钱的纸币换小明40个1角硬公平吗?为什么?首先组织学生小组操作探究:有的学生将这40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4个10个1角就是3元,所以40个1角和4元是相等的;第二,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
6、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 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3、结合生活实际,完善学生的认知系统 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结合生活实际将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感受中激发对数学的情感,在交互实践中探究、释疑、完善和深化。 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安排一个复习环节
7、,让学生各自用4根小棒搭图形。学生搭出了房子、树木、雨伞等,既复习了"4的认识",巩固了数数,又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引发学生思考:再添一根小棒又能搭出什么图形?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习"5的认识"做好铺垫。 4、联系生活问题,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每一次学完新课后,我就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8、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学了“圆的面积”后,我让学生算一算家中钟面的面积;在学习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分组测量田地的面积;在学平均数时,请同学求本组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在学了长方体的体积后,请同学通过测量求文具盒的体积;教学简单的统计后,问学生统计表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能解决哪些问题?并让学生制作一张本校各年级人数的统计表。使他们知道课本例题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做到学以致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