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260048
大小:5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8
《浅谈科学课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科学课教学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础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所说的个性培养和发展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异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个性培养的目的,是要确立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发挥创造能力,这是科学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使命。因此,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无个性的现状,是我们科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观 个性化教育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我们的教育不能以同一模型去锻造我们的孩子,有
2、个性发展千差万别的孩子,才有社会的差异、磨合、发展。个性在求异中发展,从活动性的角度看,个性在差异中显现。求异的过程,是我们了解潜能、发展潜能的过程。个性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发展孩子的个性特征,而是因材施教、培养特长。发展潜能的轨迹是:挖掘潜能、深化潜能、发展潜能、展示潜能。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采取灵活的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譬如,新授物体的浮力知识,一般先用演示法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然后用讲授法、计算法等方法使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新授科学理论知识,可应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等,学习科学用语可用讲解法和练习法等。当然,根据学生的
3、实际情况,利用学校良好的实验条件等,还可尝试发现法、“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八字教学法等。而在我镇、我校科学教学中,近几年来采用的是综合程序教学法,其过程是:新课导言、展示程序讲议、指导自学、讨论作业、串联讲解、设疑质疑等,它很好地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达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发展个性,展示潜能的目的。 二确立“学为主体”的科学教学观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我们要把教学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上,大力改变以教师的主观意识为核心的
4、活动形式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运用,摒弃以教师讲授取代学生的主体感受的传统做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展开思考与判断,并在这个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形成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 学习目标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每章新授课之前,根据章节实际,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能力状况,根据需求等情况确定,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使教学工作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此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目标的确定过程,是学生对章节整体把握的初步感知,全局鸟瞰的过程。这样做使学生学有目标,行有方向,运用有步骤、有措施,避免了学习的盲目性,使无序教学变为
5、有序教学。 2.参与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不是由教师来确定与调控,而是由学生通过对教材的认知与理解及掌握程序来把握。因为学生的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没有整齐划一的学生,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学习状态,在A生为重点的内容,在B生看来则不一定。难点也同样如此。 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正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因人施教,因人施学的原则。学生自己把握重点和难点,学习起来心中有数,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而对重点的准确把握与难点的顺利攻克,又能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得到一种轻松、愉悦、满足的心理体验,激发起他们再学习的欲望,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 3.参与学习方法的选择
6、 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必须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做法是教师选择让学生运用,这不符合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要求。我们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正确的学习观念,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要指导学生端正科学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中锻炼坚强的意志,建立积极稳定的学习情绪。最后才是鼓励和引导学生自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与提高的学习方法,从而充分有效地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如学习化合价时,可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看记忆化合价的顺口溜,写化学式标元素化合价等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法。 应当指出,科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协同活动
7、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和谐进行的一种动态活动过程。 三确立“实验引导”的科学学习观 一位伟人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利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确立,独立人格的培养,创造能力的发挥。在科学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抓住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征,组织、运用好各种实验,发挥实验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以及态度、方法等的激励、引导作用,使实验引导和启迪思维相统一,这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这里讲的“实验引导”,包括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和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