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ID:22215032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7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_第1页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_第2页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_第3页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_第4页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历史教育论文-->绪论历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文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几乎在每一个部分都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体如下:第一部分“前言”的“课程性质”中指出,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1]“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如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3]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注重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第一章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一、相关概念界定余国良、侯瑞鹤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问

3、题意识,认为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三层次的含义:一是一种问题性的思维品质,体现了思维的批判性、深刻性,也反映了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二是意识到的认知不平衡状态,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难以用己有的认知结构解决问题时,所产生的一种困惑、探索的状态;三是元认知对认知活动的监控、调整、评估能力,反映出个体的反思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7]从上述三个层次所理解的问题意识,也是由姚本先教授的问题性心理品质发展而来的,只不过又借助于心理学内容把问题意识上升到元认知、认知结构、认知活动上,但最终并没有给问题意识下一个很明确的定义。二、“问题意识”培

4、养的理论基础何成刚等在其《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一书中,也对史料教学的相关内容做了很多研究和论述,根据书中内容,可以把史料教学理解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个历史现象,要使学生尽力地采取设身处地的态度和基于同情之理解(陈寅恪先生语)的原则去认识和分析。因此,一个有效策略就是要使师生尽量地共同回到“历史现场”,努力接近历史真相,以获取更有价值的历史知识,由此学生才能在“过程与方法中”得到能力与价值观的提高。[32]根据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史料教学就是历史教师通过精心选取的史料,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借以理性的历史思

5、维,引发学生对史料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有价值的历史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的一种教学方式。第三章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25一、存在的问题.....................25第四章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31一、转变传统观念,使学生乐问................31二、启发学生思维,助学生会问.....................33三、创设问题情境,促学生勤问....................

6、.........36四、教会释疑方法,帮学生解问.......................................37第五章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41第五章史料教学中问题意识培养应注意的问题一、重视落实基础知识例如:笔者在给艺术生上历史复习课时,讲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内容时,学生怎么也记不住清朝强化君主专制的表现,即清初设内阁、置六部;康熙设南书房;雍正设军机处,总是张冠李戴,甚至还有同学记到道光、光绪帝身上,实在是让人谛笑皆非。最后一问,十五个学生

7、,竟没有人知道清朝在位的皇帝的顺序,在这种情形下对问题意识的培养变得非常困难。可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是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必要条件。由于史料中所用的语言通常不会与教科书或教师的课堂语言完全一致,因而教师通常利用史料来检验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或者是用来加深学生对已学知识的认识。这里,笔者摘录何成刚《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和策略》一书中的一段史料教学案例为例加以说明。[47]二、科学利用史料证据由于史料形式繁多,内容繁杂,真假难辨,因此不是每一则历史材料都适合于历史教学,有时候一些史料还会起反作用,背离我们的教学目标

8、。所以说,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中一定要选取有证据力的史料。什么样的史料才具有证据力?判断标准肯定是与教学内容分不开的,教师在设计一堂课时,一定要选择与本课内容最贴近,最能达成本课教学目标的史料。另外,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一定要选用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