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

ID:22201087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_第1页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_第2页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_第3页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_第4页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中“反而”一词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用法的形成过程:先秦时期的“反而”只是跨层的非短语结构,在汉代,跨层结构“反而”发展成为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的副词,在清代,副词“反而”在句中表示递进关系的用法出现。  关键词:反而;转折关系;递进关系    “反而”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其释义为:连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而《汉语大词典》对其释义则为: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之外,在句中起转折作用。关于“反而”的词性及其在句中所表示的关系,历来争议颇多

2、,本文所要讨论的是现代汉语“反而”一词用法的形成过程,因此对此争议不作赘述,而是直接采用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可的马真《说“反而”》一文中的观点:“反而”是副词,在句子中既可以表示转折关系也可以表示递进关系。  一、“反而”作为跨层非短语结构  “反”和“而”都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追溯“反而”的早期形式,可以直至先秦。不过那时的“反而”不是一个词,而是一个跨层非短语结构。“反”在古汉语中既可作动词表示“翻转”“返回”“反省”“反过来”等意思,也可作形容词,即与“正”相对的“反”。因此,当具有多个义项的“反”与连词“而”并用时,它们所构成的跨层结构也就具有多个理解。例如: 

3、 (1)鲁有恶者,其父出而见商咄,反而告其邻曰:“商咄不若吾子矣。”(战国《吕氏春秋》)  (2)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战国《孟子》)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战国《孟子》)  上面五个例句中,前四例中的“反”都为动词,意思分别为“返回”“反省”“反过来”“往返”,最后一例中的“反”为形容词,意思与“正”相对。在这些例句中,语言的线性序列上“反”和“而”紧密连接在一起,但实际上两者并不同一个句法层次上,也就不是同一个语法单位,因此,它只是一个跨层非短语结构。  二、“反而”在句中表示转折关系  汉代是“反而”发展的一个

4、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反而”不再仅仅是先秦时期的跨层结构,而出现了与现代汉语的副词“反而”用法相当的新用法。。因此,用作跨层非短语结构的“反而”和用作副词的“反而”并存。  通过对从《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中检索到的“反而”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汉代“反而”的使用频率并不高,列举如下:  (4)令恶人闻善言劝喻,亦如临死人吃美食耳,反而为恶。(东汉《太平经》)  (5)且背法天而腹法地,生行得其正,故腹背得其位;病死失其宜,故腹反而在背上。(东汉《论衡》)  (6)鬼神如有知,必恚与战,不肯径去,若怀恨,反而为祸。(东汉《论衡》)  (7)扬子云反《离

5、骚》之经,非能尽反,一篇文往往见非,反而夺之。(东汉《论衡》)  例(6)中的“如临死人吃美食耳,反而为恶”意为“像在死人面前吃甘美的食物,反而使人感到厌恶”;例(7)中的“病死失其宜,故腹反而在背上”意为“(动物)生病或者死去,违反正常状态,所以腹部反而在背的上面”;例(8)中的“若怀恨,反而为祸”意为“如果心里怀恨,反而会因此造成灾祸”;例(9)中的“一篇文往往见非,反而夺之”意为“一篇作品往往因为被驳难,反而使它更突出”。这些例句中的“反而”都可以理解为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有一点需要强调,即这时期出现的所有的副词“反而”在句子中所表示的前后文关系都是转折关系。值得

6、注意的是,由于副词“反而”是由跨层非短语结构“反而”虚化而来的,因此,新用法产生之初常常出现由于虚化的渐变性而造成的存在双重理解的情况,也即在同一语句中“反而”既可以理解为跨层的非短语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副词。  三、“反而”在句中表示递进关系  通过对《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中的含有“反而”一词的语料进行分析,我们得知在汉代以后清代之前,“反而”一直没有出现新的用法,即一直保持其在汉代便已出现的用法:作为跨层非短语结构或者表示转折关系的副词。直到清代,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表示递进关系的用法才出现。  从清代开始,副词“反而”的使用频率增加,并开始经常与“不

7、但”“不仅”“不唯”“不独”“非但”“非惟”等连词结合使用,例如:  (8)哪里知道他不但不知羞愧,反而怒不可遏,……。(清《七剑十三侠》)  (9)皇爷不唯不怪,反而开恩,将马褂赏与民父黄太三。(清《施公案》)  (10)“八虎”不仅没有被撤职,反而个个升官。(民国《武宗逸史》)  以上这些例句,后面分句的意思较之前面分句的意思都更进了一层,也就是说,它们都是递进分句,而句中的副词“反而”则与“不但”“不仅”“不唯”“不独”“非但”“非惟”等共同表示递进关系。至此,现代汉语中副词“反而”的用法便发展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