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7810
大小:12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1-15
《山地的形成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2山地的形成——褶皱山、断块山班级:2009级师范4班姓名:刘婷学号:222009318011143一、教学对象高一上期的学生二、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三、教学类型新课教学四、课标分析本节的课标是: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本节内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为典型案例,说明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教材通过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等实例,向学生介绍内力作用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的。按照“标准”的要求要求主要是通过实例了解内外力对地表形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紧密围绕着课文内容中所列举出来的一些实例,如板块构造学说、褶皱
2、山的“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等案例,从而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内外力以及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五、教材分析山岳是陆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发展都和内力作用密切相关。所以本节内容在继上节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后,将山岳作为一个典型的案例,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又是对初中有关地形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升华。这一课时教材共包括两个重点内容:一个是褶皱山的形成;另一个是断块山的形成。内容比较细,材首先指出山岳的形成和内力作用关系密切,然后对褶皱山、断块山的成因、基本形态特征和规模进行分析。由于褶
3、皱山和断块山是形成于一定的地质构造上的,所以教材在讲述这两种山岳的形成时,都先从褶皱和断层这两种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开始讲起,并且教材还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六、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识记了大量的中外名山,而且也对“大陆漂移学说”及“板块构造学说”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内力作用的有关理论,本节“山地的形成”是具体的案例运用与拓展,学生对此部分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亲眼看到其形成过程,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的理性思维,才能正确判断背斜构造和向斜构造,进而运用到现实生活
4、中,因此学习本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合作、探究能力还较欠缺,需要加强指导;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一般,仍需恰当地启发,适当点拔;学生愿意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对讨论、发展环节较感兴趣,但得注意引导。七、设计理念(一)教学突出直观性。通过图片和动画的展示,将抽象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的理解。(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学生阅读课本,获取信息,完成学案的知识梳理。通过研究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学生已有
5、知识与体验,注重学生的合作与竞赛,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完善的过程。(四)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如背斜找油、向斜找水,注重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地理的实用性。八、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褶皱的概念和基本形态,掌握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了解研究背斜和向斜的实践意义。2.了解断层的概念,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亲手演示褶皱和断层所成地貌,加强动手能力。2.通过分析褶皱山和断块山的成因,培养读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质构造的意义的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6、际问题。(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分析各种山地的成因,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精神,掌握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科学方法。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地形的形成原因,认识到地壳的变迁是有规律可寻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九、教学重点(一)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皱山的概念;(二)掌握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断块山的概念;十、教学难点正确判断背斜和向斜;褶皱和断层形成的地貌。十一、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各种景观图;列表比较法——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断层的基本形态;演示法——书本演示:褶皱的形成过程;动画演示;讲授法——褶皱、断层的概念,
7、板块构造学说;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背斜和向斜的基本特征;自主探究法——活动1、2;课后查阅资料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十二、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动画书本十三、课时安排第1课时十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min)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大力量,内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外力作用的总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以山岳为例来学习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和影响。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华山、庐山、(日本)富士山、长白山天池。这些山
8、脉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形成原因相同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