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

ID:2217240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_第1页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_第2页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_第3页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_第4页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如何以文眼词句立骨:学生要有效阅读,应在文眼词句的引领下走入文境,进入内心深处;对文本尝试与众不同、大胆求新的个人独特体验;并结合课文情境精读美文,达到只可意会的更高境界。只要学生以文眼词句为契机确立对文本赏析的风骨,就不管他们从哪一个角度去剖析课文,都会进入一个无限流畅的境界。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眼立骨;有效阅读  :G633.33:B:1672-1578(2011)03-0096-01    1.研究的缘起:抓耳挠腮不识庐山真面目  七-九年级的语文课程设置,占主导地位的非阅读课莫属,其开设目的无疑是为了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审美并有效把握文章主旨,最终

2、走进文本、走入内心深处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在切实减负,关注学生幸福成长,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有效阅读能力已是势在必行,阅读课是学生所学各门学科的基础,更是学生领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汉语言文学精华的窗口所在。只有学好语文,才不愧为一个真正地道的中国人,只为那求知、做人,解惑、悟道尽在其中。但恰恰在阅读课上,学生们常常表现为抓耳挠腮不知所云,这是因为其普遍缺乏有效阅读课文的能力,寻找不到有效阅读文本的契机所在。  正如文章中最能显示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就叫"文眼"。它是行文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也是行文精心写就的"慧眼",更简单地说就是主题思想

3、的聚焦点。学生之所以望文兴叹,就是因为缺少一双能一眼识破文眼的慧眼,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  2.研究的依据:寻觅文眼只缘身在文山中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抑所谓文眼者也。"文眼是文章的精神凝聚点,能点出文眼,就是读懂文章的一个标志。例如《故乡》,无论哪位学生都会被文末"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所吸引。其实课文的整个基调、前后氛围都向学生传达着一定的情感指向:希望-路-走。构成了鲁迅在小说中表现现代意识的核心和基本精神,它既有思乡的伤感,又有向前走的悲壮,抒情、豪情的气氛笼罩全篇。学生被文中的文眼段

4、指引有效而准确地把握了全文情脉,而也水到渠成地昭示了全文主旨。可见,"文眼"是窥看文章主题思想的窗口,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  通过慧眼寻觅,我们发现"文眼"往往是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它像一个人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韵律动,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教师若能紧扣文眼突破开去,引领学生以文眼词句确立阅读风骨,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的灵性,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3.实施策略:文眼词

5、句兼顾横看成岭侧成峰  3.1有效阅读首先要把握文中充满个性的文眼词的指向  词语是建筑文章的基础材料,是情感的重要表现符号,它在文中就如同绘画的线条、色彩,音乐乐符,学生阅读时由此上升对整篇课文思想感情的感觉。"个性"词语具有最直接、最强烈的吸引、制约力。如读《安塞腰鼓》,用词突出三"奇"。一是尽情运用有强烈力度、动感的词语。精选了诸如飞扬、壮阔、豪放、火烈、亢奋、冲破、撞开、搏击、震撼、烧灼、威逼……几十个双音节词语,由此形成"词群",有着"集团军"的力量,表达出豪壮磅礴的抒情基调。二是高频度使用同一词。如14个"隆隆",形成绵延不绝奇伟的"音响"效果,表达出如痴如醉的

6、赞美情怀。三是无止境地运用动词,如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连续运用"交织""奔突"等七个动词,连续配用七次感叹号,将情感发挥到极致。通过品读,《安塞腰鼓》表达出一种激情迸发、尽力颂扬的激烈情怀。运用奇妙的艺术笔法,借对安塞腰鼓的描摹,表达出对走进新时代的大西北农民昂扬精神面貌的礼赞。是在赞美安塞腰鼓,但更是在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赞美宽厚辽阔的黄土高原,赞美那"元气淋漓""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的人民。表现于文中的高超抒情技巧,也像那鼓声一样,震响在我们心里。教师在课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如此个性词语来创设情境,

7、组织高效的魅力课堂。  3.2有效阅读还要把握文中文眼句的指向  读《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时时激励每位学生做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而这又恰是课文宗旨所在。读《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提纲挈领,让学生印象深刻。读《在山的那边》,"是信念凝成的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山那边是海,这"山"不是一座山,而是无数座山。爬上一座山是非常吃力的,爬上无数座山,那就更要历尽艰险。山,是追求理想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全诗借"山"和"海"的形象,表达出:要到达理想境界,需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