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

ID:22156375

大小:63.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_第1页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_第2页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_第3页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_第4页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子夏家乡地望与国籍归属考:子夏家乡温邑地处“河济之间”,在出荥泽北流的黄河古道之西,又称作“西河之上”,简称“西河”。西周至春秋初年,温邑为王畿内温国的治所。公元前650年“狄灭温”,前635年晋师勤王赶走狄人占领温邑,周襄王将温、原等四邑“赏赐”晋国。此后温邑先后成为晋国狐溱、阳处父、郐至、赵氏、魏氏采邑,战国前期属于魏国,从未有过“属卫”的历史。子夏自谓退居“河济之间”,曾参谓其退老“西河之上”,皆指其回到家乡温邑,与后世说他是“晋国人”、“魏国人”可以统一,唯一不能统一的错误说法是“卫人”说。  关键词:子夏;温邑;

2、地望;河济之间;西河之上  :K223  :A  :1001—8204(2012)05-0152-04  子夏籍贯传世文献说法不同,学界颇有争议。目前已达成共识的是:其出生地温邑,从西周到春秋初年属于王畿内温国,春秋中叶归晋,战国初期属魏。仍有争议的是董仲舒《春秋繁露·俞序》、《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卫人”说,究竟是对是错?能否与温邑说统一?本文拟从温邑地望、历史归属等角度,对此问题作一详考。  一、子夏家乡地望考  以往论者探讨子夏籍贯,只是注意到董仲舒称“卫子夏”,裴驷《史记集解》“《家语》云‘卫人’,郑玄曰‘温国

3、卜商’”及孔颖达《(礼记·檀弓)疏》“魏人”这几种说法,很少注意《礼记-檀弓上》曾参谓子夏“退而老于西河之上”说、《尚书大传》记子夏自谓“退而穷居河济之间”说。其所谓“退老”、“退居”,显然是与子夏早年赴他邦求学之事相对而言的,两个地理位置说的正是子夏家乡地望。弄清此地望,颇有利于考定其籍贯。为便于考证,先录《尚书大传》一段文字于此:  子夏读《书》毕,见夫子。夫子问焉:“子何为  于《书》?”对曰:“《书》之论事也,昭昭若日月之  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上有尧舜之道,下有三王  之义。商所受于夫子者,志之弗敢忘也。虽退而

4、  穷居河、济之间,深山之中,壤室编蓬,为户于中,  弹琴咏先王之道,则可发愤慷慨矣。”  针对此段文字,清末陈玉澍曾讲:“温县故城在怀庆府温县西南三十里,考其地正当河水之北、济水之南,与‘河济之间’正合。”可惜此论未能引起后世重视。笔者这里做进一步阐发,并侧重谈谈“河济之间”对于子夏成长的重要意义。  《尚书·禹贡》所记江、淮、河、济四条大川,即《尔雅·释水》释为独流人海的“四渎”。虽然今日济水已踪迹难觅,只留下济源、济宁、济南等标志性地名,但在古代典籍中,它却是一条赫赫有名的河流。所谓“禹别九州”,兖、豫、徐、青诸州皆

5、以济水为界。故《尚书·禹贡》用极其简略的文字对其流程予以描述:  导沈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  邱北,又东至于菏;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  到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有关济水的文字已达两卷之多。有记述如下:  《水经》:济水出河东垣县东王屋山。为沈水;  又东至温县西北,为济水。又东过其县北,屈从县  东南流,过瞒城西;又南当巩县北,南入于河。  郦氏注:济水重源出轵县西北平地。水有二  源。东源出原城东北,昔晋文公伐原,以信而原  降,即此城也。俗以济水重源所发,因复谓之济源  城。其水南经其城东故

6、县……济水于温城西北与  故渎分,南经温县故城西,周畿内国,司寇苏忿生  之邑也。《春秋》僖公十年,狄灭温,温子奔卫。周  寰王以赐晋文公。济水南历虢公台西,《皇览》曰:  温城南有虢公台,基址尚存。济水南流注于河。  河、济交汇冲激形成一大片水域名日荥泽(荥阳因此得名),即《禹贡》所谓“入于河,溢为荥”。济水出荥泽而东,流经今之定陶、荷泽等地逶迤人海;黄河古道则由荥泽而北,逐渐偏东流人渤海。温国就处于南、东两面临黄河,又有济水穿境而过的“河济之间”。此“河济之间”属于“河内”,在黄河北岸,在北流黄河之西而不在河东,属于九

7、州中的冀州而不属于兖州。它与《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孔颖达疏所谓“济河之间”,《吕氏春秋》“河济之间为兖州,卫也”,名称虽同,而所指有别:一为济水最上游流域,一为河、济交汇之后的济水中下游流域。  温国的治所温邑既在黄河北岸,又:子夏家乡温邑地处“河济之间”,在出荥泽北流的黄河古道之西,又称作“西河之上”,简称“西河”。西周至春秋初年,温邑为王畿内温国的治所。公元前650年“狄灭温”,前635年晋师勤王赶走狄人占领温邑,周襄王将温、原等四邑“赏赐”晋国。此后温邑先后成为晋国狐溱、阳处父、郐至、赵氏、魏氏采邑,战国前期属

8、于魏国,从未有过“属卫”的历史。子夏自谓退居“河济之间”,曾参谓其退老“西河之上”,皆指其回到家乡温邑,与后世说他是“晋国人”、“魏国人”可以统一,唯一不能统一的错误说法是“卫人”说。  关键词:子夏;温邑;地望;河济之间;西河之上  :K223  :A  :1001—8204(2012)05-015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