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

ID:22154589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7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_第1页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_第2页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_第3页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_第4页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医哲学的原创思维意蕴意象思维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之_。它是以象为基点,以意为运思过程的思维方式。那么,“象是怎样形成的?是外物的呈现,还是人为的设定?对于中医而言,象在形体上指的是实实在在的存在物(包含人体和外界存在物),有着具体之象的质性;而从概念上看,象却又不是真相,而是假象,有着抽象的特性。因而说,象在中医里既是确然实在的,却又是假借事物真相之象的。这是因为,此象已介入了人类社会性的活动(如感悟、诊断活动),因而人们在描述具象时,其本身已不是纯粹物的反映,而是对人体及其宇宙的摹本,仅为一种

2、像而已(如《周易•系辞下》所言象也者,像也)。然而,这并非说象是主观臆造的。那是由于象根源于宇宙中的实体性的存在物(包括人体),人体及其外界存在物是象的第_性,由象进行表意则是第二性,二者共同表征了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物象的符合。而且,人们不要拘于象,还要达到立象以尽意的地步,才能实现上升为意象思维的飞跃。实际上,中医就是探究以认识人体运动变化(包括与宇宙关系的进程)来假借象而达意(如交往、交流的需求,进而诊断治疗或保健等)的过程,从而实现着由象及意的致思路向,孕育出中医哲学的意象思维。中医通过长

3、期亲身体证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活动,对人体(包括外界存在物)进行有意识的取象达意的思维过程。首先,观物取象是意象思维的前提。在中国古代先民们看来,宇宙事物的存在无不有着见乃谓之象”的特征,因而物呈现于外的是它的现象、形象,如天、地、人以及万物之象,表征了万物显现于外必有象的涵义。《易经》有天象、地象、人象、事象、物象等,《内经》有气象、藏象、脉象,这些统统被称为物之象。它是以观物取象为前提的,是对万物存在样态的揭示,却有着属人的意义(如由象及理的推论)。因而,它的内容富于客观性的成分,同时充满

4、着主观性的色彩,是有着立于客观物之上的主观认识性的活动结果——象思维。象思维是_种人类认知性的活动,最早有着广泛的符号学意蕴。在人类早期社会的认知活动中,象与数息息相关,基本上蕴含着有象便有数的道理。《周易》记载着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的大宇宙象数之理。在《内经》理论体系中,“气、阴阳、五行、六经和五运六气等基础性概念,都内涵着象思维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按照_定的组合原则构成中医理论体系框架,有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与阳别,寒与热争,两气相搏”及天有四时五行、人有五脏化五气”([2],

5、p.19)等的符号理论系统。这些揭示了观物取象活动,是意象思维的基础。其次,以言有物是由象达意的中介。伽达默尔说:“世界本身是在语言中得到表现的。、([3],p.593)从一般交往意义上而言,象思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因为有了言、,“象便有了解释学的意义;换言之,言是解释象而达意的工具。中医诊断讲究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2],p.62),就是指通过充分表达的言辞来传递人体象的内容和意义,从能揭示出人体内在运行之态。这是用言语诠释象的形式,表明了言是连接象与意的中介,言的外化则为象,

6、言的内化为意。也就是说,言以活生生的象为造型,又有活泼泼的意为底蕴,因而有着象为言之形式,以及意为言之内容的现象。因此,中医哲学蕴涵着由象形符号向意义符号的转变,为一种嫁接于言语上的由物象的本身性向思维的运用性的转向过程,而有着诠释化的表征意义。换言之,它是由象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往由言构成的语言符号系统的转向。这种符号转向机制在中国哲学中是独具一格的。然而,虽然象征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但二者已分殊为两种系统,最重要的是语言只能起到帮助象表达其意义,却不能直接地、准确地表达

7、象的真意、,而且仅关注‘言’而忽略‘象’只会得到残缺不全的圣人意图、([4],p.11),因而这有着虽尽言,但非尽意的缺陷之现象。中医也是提倡不要拘泥于言语,更多在体悟象的无穷所示。但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虽不能充分地表达人体本然,但离开语言的表达形式,思想的交流与传承就会存在极大的问题。况且,通过人的想象空间来达意,语言能够起到辅助、释义和弥补的作用。因而在达意方面,人们并不主张单纯以象尽意,或以言尽意,而是主张言象结合、言象相佐而尽意。因为由象达意需要主观性的感悟,感悟者的差异直接决定着对于象的

8、理解,故而中医有圣医与愚医的理解上的差之千里之别。第三,“立象以尽意和得意而忘象构成一对有张力的象思维和意思维矛盾概念。立象以尽意最初涵义是《系辞》对《易经》的哲学阐释,旨在于尽可能立有限之象,用简易之理来表达无限之意。但立象又不可以完全尽意,有着立有限之象不可能毫无遗漏地尽无限之意。如此,便出现了立象能否尽意的质问。王振复认为在尽与不尽之间([5],p.20)。然而,无论是尽还是不尽、,但其旨意在于得意。这是一种目的,是由万物之象来显现,主体能够通过观象来认识万物,以象来表达事实、真实,获取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