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ID:22153810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1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2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3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4页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在中药的几千年应用中,经过历代医药学家对临床用药经验的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包括寒、热、温、凉四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升、降、浮、沉以及配伍使用等理论,这些理论的诞生归根结底是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本文根据临床经验,分析中药临床不良反应,同时依据临床表现总结出如何预防中药不良反应之对策。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对策  []R285[]B[]1005-0515(2012)-01-119-01    有些商家打出“纯中药天然制剂,无任何不良反应”的广告

2、,更使一些不明真相者错误地使用中药,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随着中医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并重视中药的不良反应研究。  1中药临床不良反应  1.1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口唇、肢体或全身麻木,眩晕,头痛,瞳孔缩小或扩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严重者可见烦躁不安、牙关紧闭、抽搐、惊厥、语言不清或障碍、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强心苷、生物碱(雷公藤碱、莨菪碱)、皂苷等。  1.2循环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心悸、怔忡、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心律不齐、心率过快或

3、过慢、传导阻滞、心音减弱、血压下降或升高、心电图改变。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强心苷(洋金花、万年青、夹竹桃)、乌头类生物碱、山豆根生物碱、蝙蝠葛碱、黄酮、皂苷、蟾酥类毒素等。  1.3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呼吸急促、咳嗽咳血、哮喘、呼吸困难、紫绀、急性肺水肿、呼吸肌麻痹或呼吸衰竭等。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氰类、硫化砷等。  1.4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口干口苦、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嗳气流涎、腹胀、腹痛、腹泻、便秘、黑便、黄疸、肝区疼痛、肝肿大、肝功能损害、中毒性肝炎,甚至死亡。引起这

4、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强心苷、斑鳌素、益母草碱等。  1.5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尿量减少、甚至尿闭或尿频量多,腰痛、肾区叩击痛、浮肿、排尿困难或尿道灼痛,尿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实验室检查:尿中红细胞、蛋白管型氮质血症或有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黄酮等。  1.6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出血、贫血、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死亡。引起这类反应的药物主要成分为强心苷、黄酮、斑鳌素、狼毒等。  1.7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眼、耳等五官损害,如

5、视力下降,甚至视盲、复视、耳聋、耳鸣等。再如皮肤粘膜损害、内分泌系统紊乱等。  2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2.1中药本身原因  2.1.1毒性中药有些中药本身含有多种毒性成分,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将所含的有毒成分释放出来,产生了不良反应。比如川乌、草乌、马钱子等,另外银杏、苦杏仁、斑蝥、雷公藤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反应。  2.1.2药物品种混乱部分中药药典名称与地区习惯用名不一,“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普遍存在。因不同药物其性味归经不同,作用自然存在很大差别,稍有不慎就可能产生毒性反应[1]。  2

6、.1.3剂型不当近年来中药提纯制剂快速发展,在取得了显著疗效的同时,由于对中药成分不能完全明了,也出现种种不良反应。有人统计2732例中药不良反应中,中药注射剂居第l位,有1156例。多种中药注射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板蓝根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复方丹参注射液等[2]。  2.2中药使用原因  2.2.1剂量过大中药药性中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后更明确有“大毒、小毒、无毒”之分,医者应对有毒中药严格掌握用量,无论是中药饮片还是成药。据报道,给新生儿喂服六神丸过多,一次剂量超过10粒,

7、甚至超过30粒,均于服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2.2.2疗程过长有些中药使用时间过长,会使毒性成分在体内蓄积。如牛黄解毒片长期服用可引起汞中毒,有报道,人参虽有大补元益气之功,但长期过量服用,亦可引起腹胀腹满,食欲减退、失眠、易激动等症。  2.2.3中西药不合理联合使用随着中西医结合的深入,中西药合用也越来越多,但临床实践表明,有些中西药配伍会使毒性作用增强。有报道复方丹参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滴,导致过敏性休克等[3]。  2.2.4给药不正确因药房人员素质不齐,将制附子错给白附子,或用生姜代

8、替炮姜,从而产生了不良反应。  2.3个体差异  2.3.1体质过敏不同个体对中药的耐受程度区别很大,过敏性体质者更易引起药物过敏反应,这也是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  2.3.2年龄性别差异婴幼儿因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人则因肝肾功能衰退,对某些中药因代谢原因易发生中毒。  3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对策  3.1加强中医师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从业中医师必须要做到充分理解中医理论,严格辨证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