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

ID:22149686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_第1页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_第2页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_第3页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_第4页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文人怀乡意识的探析【】怀乡是历代文人的写作主题。本文从怀念亲人和怀念故土两个层面对文人的怀乡之情进行了分析和基本的解释,并得出结论怀乡是文人精神追求的表现,是文人最舒适的精神栖息地。  【关键词】怀乡;归宿;精神追求    思念家乡怀恋亲人是中国文人情感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子形象也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屡屡出现,成为中国古代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且类型繁多,诗词曲等皆备。究竟是何原因导致出现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学现象呢?探寻其深层原因,应该是一种情结在起作用,是文人怀乡意识的体现。  人是有意识的“精神性的文化存在物”,人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家园。孙正聿曾说过:“

2、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和‘自我的失落’,人更无法忍受连灵魂都不复存在的‘彻底的空白’。”那么怎样才能得到“存在的充实”、“自我的实现”?怎样才能找到“永恒的归宿”?“怀乡”便是最基本的一种寄托。  人类的诸多情感,最终还是要沉淀为亲情的,文学最终也必然演绎对亲情、对乡情的渴望与归属。怀乡作品所体现的对亲情和乡情的渴望恰是具体的体现。  怀乡作品一般而言有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故土的怀念两种类型,其中对亲人的怀念尤以思念母亲为重,再有就是对已亡人的悼念,虽然有不少的好作品传承下来,但其表现范围显得很狭窄。  众所周知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

3、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作品作为表达母子亲情的典范一直广为流传。诗中所说到的“慈母手中线”和“游子身上衣”都已经不在单纯是具象的线与衣,而是浓厚的母子亲情的象征。母亲对游子的爱全都被密密地缝入这一件衣服,远在他乡的游子只要拿起这件衣服,就必然会睹物思人,思念起家乡的母亲,回家的渴望就越发地浓郁。  或者因为征戍徭役,或者因为求仕求学,或者因为经商远行,或者因为坎坷遭遇的失意无着,这些都可能成为现实中思乡情愫的直接诱因。游子形象贯穿了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从其本身作为长期的民族文化沉淀形式来看,它无疑是“思乡情节”的传统文化表达方式。从屈原的《离散》始,到

4、孟郊《游子吟》,到唐代的边塞诗,元代的散曲和明的戏曲,“游子”成为“思乡情绪”最具普遍意义的,传统知识分子普遍的心理情感认同的共同表达符号。游子的意义不只在远离故土的意义上,而且在回到故乡的意义上显示着其内涵与特征。  相对来说,对故土的思念就显得要更为开阔。  屈原《楚辞·九章》之《哀郢》中“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中出现的“狐死首丘”通过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故土深切地怀念,成为后世思念故乡的象征,《后汉书·班超传》中“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就是其应用的典范。《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

5、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作以终老!”采下的芙蓉要送给谁?当然是要送给远方的亲人,然而长路漫漫不得而归,只能忧伤终老,不正把游子对“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到东汉蔡琰《胡笳十八拍》里“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乃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更是把思乡之情体现的炽烈无比,因为一些原因而不能回乡,但却一直存有回乡的念想,因了这样的念想而支撑自己活下去,死也要埋骨家乡,不仅成就了一位思乡心切的游子形象,更令“桑梓”成为故乡的代称……凡此种种都体现着“思乡”这一生命本原的冲动,它不需要任何理智的

6、琢磨,是人心底最原始最本质的怀念。  年龄越大,对家乡的思念就越发浓烈,也越容易引发“近乡情怯”之感。李颖《度江汉》中便生动地展示出“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通过“近乡情怯”的自我表白和“不敢问来人”的细节体现出特殊的心理状态,但不论如何地“情怯”,如何地“不敢问”,回乡的脚步却没有停滞。  家乡是文人精神的憩园,是文人精神的最终归宿。无论是盛世还是乱世,文人对家乡的思念总是绵延不绝。杜甫因“国破”而倍感“家书抵万金”,因思念家乡而焦虑万分憔悴不堪,甚至于白发搔更短。隋代薛道衡《人日思归》诗曰:“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这前两句毫无新

7、意,但后两句却把想归不能归的焦急心态和迫不及待要归的心情展现出来。李觏《思乡》里“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则从无比的惆怅中泄露了内心渴望家园的心情。总是会穷索自我的根源以实现灵魂的皈依。  柳宗元在浩初从临贺去柳州看他时作了《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故》;“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断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被贬后心中苦闷,更是时刻思念故乡,那种愁苦情绪就在望故乡的诗句中体现出来。  李煜做《虞美人》不是源于山河被蹂躏的恨,而是因为对家乡和美好往昔的追忆及爱。中国古代的思乡诗作是文人休息最好的沙发,是他们灵魂的栖

8、息地。正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