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

ID:22129756

大小:5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_第1页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_第2页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_第3页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_第4页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阵发性房颤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静脉内应用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转复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阵发或持续性房颤/房扑患者46例随机分组,伊布利特组对于体重>60kg者首剂1mg,体重<60kg者首剂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推注,观察10min,仍未转复者,重复首剂剂量然后观察心率、QTc、血压,记录心电图等。结果:伊布利特组与普罗帕酮组分别有13例与8例在给药后90m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4.17%

2、和36.36%;两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伊布利特组给药后QTc间期较给药前显著延长,普罗帕酮组给药前后QTc间期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伊布利特组主要出现室性心律失常,普罗帕酮组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显著窦缓。结论:伊布利特可作为一种有效并且快速的房颤或房扑的转复药物,与盐酸普罗帕酮比较,其对房颤、房扑的转复具有明显的优势;室性心律失常多发生在静脉推注伊布利特过程中,停止用药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应在严格监护下进行。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伊布利特心房颤动(房颤)是临

3、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已成为一种严重的疾病负担。对阵发性房颤患者,尽早使用药物或电复律,并维持窦律,可以推迟永久性房颤及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国内常用的复律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与奎尼丁,伊布利特是一种新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是第一个被美国FDA批准静脉应用转复房颤、房扑的药物。比较富马酸伊布利特与普罗帕酮对46例阵发性房颤或房扑患者的复律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持续时间<90d的房扑、房颤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两组。伊布利特组24例,其中房颤

4、17例,房扑7例。平均年龄(50.1±12.7)岁,合并冠心病9例、高血压7例、风心病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植入术后2例、孤立性房颤3例。普罗帕酮组22例,其中房颤16例,房扑6例。平均年龄(54.3±8.9)岁,合并冠心病5例、高血压11例、退行性心瓣膜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植入术后1例、孤立性房颤1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房颤持续时间、合并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心功能NYHAⅠ~Ⅱ级,近期均未服用胺碘酮及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排除合并严

5、重器质性心脏病、尖端扭转性室速史、肝肾功能异常、QTC>0.44s、血清钾<4.0mmol/L的患者。1.2研究方法:伊布利特组对体重>60kg的患者,首次予富马酸伊布利特注射液1mg,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于10min内静脉推注,体重<60kg者,首次予0.01mg/kg。普罗帕酮组首剂70mg,稀释后10min内静脉推注。两组首次用药后均观察10min,如未复律,重复首剂剂量。药物静脉推注过程中,一旦转为窦律,即停止用药。此外,静脉推注过程中发生多形性室速、低血压、QT间期延长>0.55s等情况

6、,也立即停药。用药前、用药后即刻、10min、30min、1.5h、2h、4h分别测量患者的卧位血压与心率,描记心电图,测量V3导联QT间期与QRS时限,床旁心电监护监测心律,随时记录各种心律失常。以用药开始后90min内的房颤/房扑转复率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1.3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转复率及转复时间比较:伊布利特组与普罗帕酮组分别有13例与8例在给药后90m

7、in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转复率分别为54.17%和36.36%,伊布利特组显著高于普罗帕酮组(P<0.01);伊布利特组与普罗帕酮组的转复时间分别为(13.4±18.5)min与(41.7±15.8)min,伊布利特组明显短于普罗帕酮组(P<0.01)。2.2两组用药前后心室率(HR)、QTc间期与QRS时限的比较:见表1。两组用药后心率均显著降低。伊布利特组给药后QTc间期较给药前显著延长(P<0.01),给药后各时段QRS时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罗帕酮组给药后QTc间期与给药前比

8、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各时段QRS时限较给药前显著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用药前后HR、QTc间期与QRS时限的比较()组别伊布利特组(n=24)普罗帕酮组(n=22)HR(次/min)QTc间期(s)QRS时限(s)HR(次/min)QTc间期(s)QRS时限(s)用药前106.13±18.260.42±0.020.11±0.01112.64±25.310.40±0.060.09±0.01用药后即刻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