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129509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一堂数学课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堂数学课的反思:一、教学目标的反思,二、教学内容的反思,三、教学过程的反思,四、教学手段的反思。 关键词:反思调动感悟捕捉寻找 Abstract:1.reflectionofteachingobjectives,2.reflectionofteachingcontents,3.thereflectionoftheteachingprocess,4,reflectionofteachingmeans. Keyobilize,feeling,capture,search :G424.1:A: 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
2、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
3、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下面通过高三数学“复合函数的导数”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来剖析一下: 教学目标的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1)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并能正确地确 定复合函数的中间变量。(2)使学生掌握复合函数的求导公式及其推导。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公式求复合函数的导数。 反思:这个教学目标要求多,内容丰富,也比较合理。但是没有指明达成目标的教学形式的设计。对照新课标的理念,还有“情感目标”的培养。通过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来实现。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掌
4、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学生还能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对学生而言,数学学习过程既是他们接受、探究、处理、反馈数学信息的过程,也是他们形成、表达、传递学习数学情感的过程。积极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学好数学,为他们的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有:两道引例、一个定理、两道例题、四道练习和三道作业题。反思:(1)这是高三年级的课程,每节课的信息量都应该较大。本节课的引例比较简单,定理的推证不长,两道例题是直接应用公式,练习不多,总体的信息量不大,可以增加一个容量稍大的例题或练习题。(2)对照教学目的
5、(1)来说并未能完全达到这个目的。教学目的中提到了复合函数的概念,也提出了中间变量的概念和应用。函数的类型少,没有更多地指出函数是如何复合的,如何确定中间变量。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应该放在“如何确定中间变量”上。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教学模式:引例→定理→应用定理→归纳→练习作业。除教师的语言精彩之外,教学过程并不精彩,可以说有些呆板。整过课堂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引导,学生被动地听课,效率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教师只注意到复合函数概念的形成,注意求导公式的推导,没注意到学生对复合函数如何复合的感受的形成.若能将例一调整到定理之前,与引例
6、一起“不完全归纳”出定理的雏形,让学生总结出复合函数求导的规律,加以佐证,定理自然而出,再补充两个类型的函数来应用。这样,课堂气氛将变得非常活跃,教学形式将由教师主讲式变为学生主导式。教学活动包含的信息量都会增大。课堂效率将会大大提高。练习的处理也是这节课的一个高潮.在这节课中学生要学会求复合函数的导数,首先要感悟到如何复合,即是外层函数是什么,如何理解?让学生真正地感悟到外层函数是一个基本函数才行.为达到这样的效果,应增加一些观察复合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到如何复合这一过程。 反思: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7、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有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这节课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教什么,在学什么,如何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师在讲课时,有时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总怕学生听不明白、记不住,因此,课上说得多、重复的地方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就
8、少了。其实“说”也只是浮在表面上,并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