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ID:22106915

大小:77.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7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_第1页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_第2页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_第3页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_第4页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缴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的强心利尿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缬沙坦8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AD%)、心脏指数(CI)、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化验血浆BNP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AD%),心

2、脏指数(CI)、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血浆BNP水平均得到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可以抑制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恶化,改善心功能,致咳副作用明显低于依那普利。[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缬沙坦;脑钠肽分类号:R541.6;R9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_816X(2007)04_0251_02文献报道,充血性心力衰竭从症状出现开始,其5年病死率男性为62%,女性为42%,预后差[1]。通过以往的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3、3_阻滞剂可以改善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减少病死率、病残率、住院率,改善远期预后。但上述两种药物常有咳嗽、乏力、性功能减退等副作用,近年来有较多的文献报道,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也具有改善心衰病人预后的作用,我科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1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缬沙坦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确诊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168例,均为我科住院或门诊病人,所有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心力衰竭的临床评定标准[2]。并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男56例,女28例)

4、和对照组84例(男57例,女27例),年龄40〜76(平均55±12)岁。病因:治疗组冠心病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1例,扩张型心肌病7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对照组依次分别为53、21、6、4例。心功能NYHA分级:治疗组II级42例,III级28例,IV级14例;对照组分别为43、28、13例。组间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分级各项指标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方法:(1)治疗方法:常规按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包括低盐饮食(3克/天),洋地黄,利尿剂,硝酸酯类,倍他阻滞剂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

5、予缬沙坦(代文)80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予依那普利10mg口服,每日一次。(2)观察指标: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胸闷、气急、肺部罗音、浮肿以及副作用);测血压、心率、血生化;拍心脏三位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AD%)心脏指数(CI)、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化验血浆BNP水平。(3)疗效判定:①心功能NYHA分级:改善2级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②心功能参数,包括LVEF、AD%、CI、E/A等;③血浆BNP水平。1.3统计

6、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土S)表示,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x分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2结果2.1疗效: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48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91.7%,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2心功能,心脏B超,BNP改变情况:(表1)。两组治疗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各自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3副作用:治疗组有5例出现头晕、乏力,继续服药后消失,有1例咳嗽。对照组有24例出现咳嗽,7例头晕、

7、乏力,有4例因剧烈干咳而退出。两组病人治疗后血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讨论心力衰竭时,肾素_血管紧张素_醛固酮系统常被激活,导致心衰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II及醛固酮浓度明显增高,而致心脏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近年来对肾素血管紧张素_醛固酮系统(RAAS)的病理生理作用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深入研究,认识到循环状态RAAS与ACEI急性作用有关,组织中(肾、心脏、血管、脑等组织通过旁分泌、自分泌)的RAAS是ACEI长期作用的重要环节。ACEI的研究成果使

8、心力衰竭等进入“神经_内分泌新阶段”。ARB同样作用于RAAS,并保留了ACEI的优势,是比ACEI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的一类新药。目前已知,在全身和心脏局部产生和起作用的血管紧张素II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际上进行了数项的大型临床试验[3],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延缓其心力衰竭的进展和恶化,减少病人死亡率,但有较多的副作用,如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导致有些患者需要停药而无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