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ID:37355501

大小:60.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2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1页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2页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_第3页
资源描述:

《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本文观察了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heartfailure,CHF)的治疗作用,进一步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机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08年6~12月确诊为CHF的患者23例,男12例,女11例,年龄38~76(59.3±11.5)岁。风湿性心脏病1例,冠心病1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9例,Ⅲ级11例,Ⅳ级3例。心力衰竭病程1~12(4.2±1.9)年。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以及肝肾功能衰

2、竭的病例。  1.2方法所有患者常规给予强心剂和利尿剂治疗,研究前一周停止血管扩张剂治疗,继续应用强心剂和利尿剂,给予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80mg/d,监测血压,2周后增加剂量至160mg/d,疗程为6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压、心率(HR),X线心胸比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NYHA分级判断: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2级为显效,无改善者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x±3s表示,两均数间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    2结果

3、    2.1临床疗效治疗后显效率21.7%(5/23),有效率73.9%(17/23),无效率4.4%(1/23),总有效率95.6%(22/23)。  2.2缬沙坦治疗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及比较见表1。  2.3不良反应1例患者用量达160mg/d时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减量至80mg/d后症状消失。未出现干咳,也无肝肾功能改变及电解质紊乱。  3讨论    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为心室重构,而这一过程是由神经内分泌因素所介导[1]。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是造成心力衰竭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之一[2]。缬沙坦是

4、一种AT1受体拮抗剂,为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Ⅰ型受体拮抗剂。AT1受体拮抗剂通过与AT1受体上跨膜部位的氨基酸结合而阻止AngⅡ与受体结合,其对AT1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  作者单位:272100山东省兖州市大安中心卫生院内科  选择性和特异性,从而在受体水平阻断了AngⅡ的心血管效应[3]。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的机制是它在受体水平阻断AngⅡ与AT1的结合,阻断AngⅡ对阻力血管的作用,使过度收缩的中小动脉扩张,使心脏后负荷降低,还可阻断AngⅡ3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作用,使钠水潴留减轻,从而减轻心脏前负荷,并能恢复颈动

5、脉窦的敏感性,减弱过高的交感张力,降低心率,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同时,它还可作用于AT2受体,改善心室重塑。  本研究发现,CHF患者口服缬沙坦6周后,不仅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明显改善,而且使心脏缩小,心室重塑减轻。说明缬沙坦是治疗CHF的有效药物,且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患者的耐受性好,尤其适用于合并高血压,ACEI不能耐受的CHF患者。    参考文献  [1]颜红兵,赵汉军.2005年ACC/AHA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评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6):405-406.  [2]曹广智,孟立军,孙宇,等.血管紧

6、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螺内酯联合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临床荟萃,1998,13(4):661-662.  [3]SteinbergM,WiestSA,PalkowitzAD.NonpeptideAngiotensinⅡreceptorantagonist[J].CardiovascDrugsRev,1993,11:312-358.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