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48489
大小:70.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6
《廖平新经学转型及其意义——以中国哲学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廖平新经学转型及其意义——以中国哲学主体性廖平的早期经学备受肯定,而中晚期经学思想历来多为负面评价,或曰“越变越奇”,或曰“经学终结形态”,多从意识形态角度视之为旧的思想形态和学术范式的没落。时过境迁,今天重新看待廖平经学思想及其评价,深感时代烙印之偏颇。廖平的晚年经学思想,把廖平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作为一个整体,结合近现代学术思想大背景,观照廖平晚年经学思想,重新检讨过去对廖平经学的各种评价,说明其一生学术思想发展线索,及作为晚年定论的孔经哲学体系逻辑架构和思想特征,重新评估其价值意义。一“经学终结论”重估历来对廖平经
2、学之评价,见仁见智。“对廖平学术,历来评价不一。历史学家重视他的一变,因为一变区分今古;今文经学喜爱他的二变,因为二变尊今抑古;古文经学家赞扬他的三变,因为三变张大古学避开经今古文学的门户之见。对廖平经学各变厚此薄彼,乃为学派偏见所致。偏见之极,乃冯友兰民国期间所着书《中国哲学史》中,他在论述瘳平经学五变之后的“经学时代之结束”一节中认为:参平所说,如上所引者,吾人若以历史或哲学视之,则可谓无价值之可言,但廖平之学,实为中国哲学史中经学时代之结束。自此方面观之,则廖平在哲学史中之地位,亦有相当重要。本篇第一章谓中国哲学
3、史,自董仲舒以后,即在所谓经学时代中,在此时代中,诸哲学家无论有无新见,皆须依傍古代哲学家之名,大部分依傍经学之名,如以旧瓶装新酒焉。中国与西洋交通后,政治社会经济学术各方面,皆起根本的变化,此西来之新事物,其初中国人仍以之附会于经学,仍欲以此绝新之酒,装于旧瓶之内,本章所述三人(指康有为、谭嗣同和廖平),其代表也。此三人中廖平最后死,其经学之五变,始于民国七年,其此后所讲之经学,可谓已将其范围扩大至于极点。其牵引比附,有许多可笑之处,牵引比附而至于可笑,是即旧瓶已扩大至极而破裂之象也。故赓平之学,实为经学最后只壁垒,
4、就时间言,就其学之内容言,皆可以结经学时代之局者也。[2]104°-1041冯友兰先西方哲学思维框架构建中国哲学史,以西方进化论思维方式,先入为主地认为经学应当于此终结,而有不同形态之哲学新阶段开展,以廖平经学作为最后断限而使之成为学派偏见的牺牲品。范文澜在延安所述“经学终结论”盖源于此,然则范氏已经不再是学派的偏见,而已转变为意识形态评判学术思想之典型。范文澜在1940年初至延安以《中国经学史的演变》为题于中央党校讲演,认为经学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只能跟着封建残余势力共同消灭。”论到廖平:“他则
5、五大变,愈变愈离奇,牵强附会,不知所云。他还想再变一下(第六变)……但终于没变出来(变无可变了)。这正证明今文学的末路。”⑺265—299近半个多世纪囿于意识形态评判,从而“经学终结论”因袭通行。如陈述德、黄开国、蔡方鹿等认为:“廖平的经学六变,标志着经学到此终结。”⑷200钟肇鹏认为四变之后提出建立孔教,孔经哲学等沿着这条路线走下去,更加牵强比附,以解说经传来发挥现代的思想,往往荒诞可笑,正说明经学到此终结,这条路行不通了。”[5]542蒙默认为“经学终结论”渊源在范文澜:“此论之出,殆作俑于范文澜先生。”今之论者当
6、据此敷而衍之”,可谓的论。持“经学终结论”者,至多肯定廖平前三变的学术贡献,对后三变难有正面评价。至于以“博物馆”比喻中国传统的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妖魔化中国传统的论述中,专节为廖平立传并消极评论其经学。也许廖平认为西方还处于野蛮社会,落后中国三千年,西人便有怨恨和报复之阴暗心理耶?然而列文森写作的状态和使用的语言却符合廖平对当代西方人的描述。“廖平的一生一事无成,他的着作充满了儒家传统那令人厌恶的‘空洞词藻’。他为何会变得如此毫无价值呢?”同该书其他部分一样,在他的叙述中充满了某些西方汉学家惯有的居心
7、叵测的诡异语调,找遍了诸如此类各种恶毒的攻击性词汇来描述廖平各种经历和思想旨趣,利用不明就里的许多当代中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大肆诅咒中国传统,唯恐中国人认为中国传统还有价值,狼子野心欲盖弥彰。一个稍有中国心和学术良知的中国人,应当站出来予以批驳和澄清,而不是像现时一些无良文人逐臭追捧。列文森强加于廖平以及儒家传统的那些不实之词和恶毒攻击,容另文驳之。自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学术研究逐渐摆脱政治意识形态控制而日趋独立,中国人文学科在经历近半个世纪的蒙昧期之后,虽然还有种种学术体制的研究限制,但总算开始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思
8、想自由。就廖平研究而言,人们开始以同情了解的态度加以学习研究,因而从正面研究的立场,重新论述和评估廖平经学思想,也就顺理成章。廖平经学是否为经学的终结,其历史价值和当代意义为何?现在可以专门就此进行考察分析。结合廖平学思历程和所处时代社会,廖平经学背后的问题意识是文化上的应对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哲学主体性重建,明晰廖平经学这一问题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