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21035
大小:28.56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6
《山西省2017年上半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股票的特征与类型考试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作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在,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作文教学案例范文,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作文教学案例范文一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并制约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得不令人忧虑,诸如“假”,说假话,写假事;“大”,小孩儿说大人话,毫无童心童趣;“空”,内容空洞,不实在,不具体;“抄”,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套”,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
2、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2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改,教师一人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好的“图纸”砌砖,完全剥夺了学生习作的自主权。3说写脱节。学生作文光写不说,取缔了“说”这一必要的训练形式,割断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这一密切相关的统一体。 新课程标准的启动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更新观念,锐意创新,注重创设情境,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思考、表现和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
3、、套话,帮助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感情、态度和价值观。但学生的情感体验之浅,我们在平时的作文中也可多见,如要求学生写感人的事,学生就会写“奶奶雨中送伞”、“父母送子就医”、“教师挑灯备课”,等等。甚至更令人怀疑的是,这些事例的描写,也许是家长小时候教给学生的。总之,一句话,“学生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为什么学生一碰到作文就无从下笔呢?读了那么多年书,经历了那么多事,为什么还是“没什么东西可写”呢?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校
4、在XX年承担了“体验式作文教学”的省级立项课题,需要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体验教学”,处处让学生有所“体验”,在“体验”中更好的成长。 课前序曲: 课前打开课件主页,展示本课的教学内容、过程和有关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学生跟着唱。 [设计说明]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和美的画面开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拉近师生的距离。图片内容是母亲与孩子的温馨画面,小时候母亲抚养教育我们,母亲老了,我们应该赡养她,给她擦脸洗脚。 新课导入: 1、上课后问学生《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转入“新课导入”页面,展
5、示《妈妈再爱我一次》的剧情简介和视频片段。 2、观看后探究问题: 大雨天妈妈找不到儿子,有怎样的表现? 找到儿子,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妈妈又有怎样的表现? 当儿子被他的爸爸抱走去看病时,母亲又有怎样的行动? 你觉得电影中的妈妈对儿子怎样?我们有没有被感动? 3、教师导入:应该说,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我们的母亲和电影中小强的母亲一样无私地深爱着我们,他们也同样的伟大。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以“感受母爱,体验真情”为主题进行一次心灵之旅。母亲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也是最爱我们的人,我们写文章首先应该写写母亲。那么怎样才能写出
6、对母亲的真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好不好? [设计说明]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妈妈对儿子爱的表现,在观看中感动起来,唤起他们热爱妈妈的情感,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范文引导: 打开“范文引导”页面。 1、例文一。 阅读例文《妈妈的唠叨之歌》。 探究问题。 ①文中的妈妈有怎样的特点? ②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妈妈这一特点的? ③常用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有哪些? 得出结论:我们要善于观察母亲,发现母爱,把观察、发现到的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出来。 2、例文二。 阅读例文《母爱》。 探究
7、问题。 本文作者在什么时候感受到母亲是非常爱她的,从而被母爱深深地震撼着? 得出结论:选择个性特点鲜明的细节材料,通过细致地描写,真切地加以表现。 3、例文三。 阅读例文:《母亲,你是我一生的感动》。 探究问题。 ①同学们找找看,你认为什么地方最感人? ②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最深切的体会到母爱,从而值得她为母亲感动一生? ③想一想,如果这位小作者不善于感受生活,听到姑姑的话仍然漠然置之,根本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吗? ④这段文字也运用了一些描写,但为何更为感人呢? 得出结论:我们要从平凡小事中感受、体
8、验母爱,把自己深切体验过的感情,如实地表现出来。 4、总结归纳三篇例文的启示。 [设计说明]这部分设计了三篇例文,让学生在欣赏、阅读、探究、思考别人亲情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明确写出对母亲亲情的三种方法。注重可操作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