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08976
大小:6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6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为进一步推动学院改革与建设,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教育体制改革,适应高职教育新要求和新挑战,特制定本规划。一、发展现状学院目前为融职教、高教、成教和远程开放教育为一体的普通专科院校,主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并继续承担着师范类师资培养培训任务,是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酒泉市第六国家职能鉴定所、酒泉市旅游培训中心和酒泉市政府指定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企业管理干部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定点培训机构。成立以来,培养大、中专学历人才15000余人,为酒泉市乃至甘肃省社会经济和教育事
2、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先后获得“文明校园”、“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庭园绿化模范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甘肃省2001年批准设置的七所高职学院中发展态势较好的院校之一,具备了“十一五”期间长足发展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较好学院占地2091.59亩,固定资产1.24亿元。建有教学综合楼、逸夫教学楼、图书馆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大学生服务中心、活动中心、综合实验实训基地等,校舍总面积9.7066万平方米。拥有语音、计算机、生物、化学、物理、财会、建工
3、、力学、材料、电教、兽医解剖、作物育种、作物栽培、种子检验、食品加工、植物病理、微生物、声乐、舞蹈等各类教万元。校外实训基地104个。图书馆藏书17万册。㈡教师队伍较强目前,学院共有教职工383人,专任教师165名,双肩挑教师96名,其中高职高专系列教师242名,中职系列教师31名,别局职称46人,中级职称118人。高职高专系列教师中,专任教师146名,双肩挑教师96名;副高职称22人,中级职称50人,硕士及在读硕士52名,“双师型”教师33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不含高级讲师)教师比例达到15%,青年教师中硕士及以上学位(含在读)教师比
4、例达到2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2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师资结构渐趋合理,逐步适应了高职教育教学需要。㈢专业结构趋于合理近五年来,学院积极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基本形成了“工、农为主,文、理、经、管结合,兼顾艺、师”的专业框架,开办专业总数达到60余个。其中,高职专业35个,主要分布于工程管理、农业技术、语言文化、电子信息、计算机、财务会计、教育(筹建)等7个二级类自主设置专业,具体包括: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汽车维修、石油化工、作物生产技术、畜牧兽
5、医、园艺工程技术、园林技术、旅游管理、旅游英语、商务英语、汉语、艺术设计、文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图文信息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管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电子商务、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税收、财政、英语教育、语文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成人专业24个,分别是:汉语言文学、数学教育、英语教育、党政管理、电算会计、地理教育、生化教育、政史教育、微机财会、企业管理、幼儿教育、计算机应用、财政税收、旅游英语、电子商务、工业与民用建筑工商管理、商务英语、公安交通管理、保险营销、证券投资管理、
6、农学、园艺、工程监理和市场营销。中职专业主要有农学、园林、水利、电算会计、幼师、缝纫、烹饪、电工电子、汽车维修、音乐美术等。⑽科研实力和潜力较大建院以来,学院教师出版专著2部;编写教材2种;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61篇,其中国家级58篇,省级103篇;编辑出版学报2期,发表本院教师论文约50篇;举办高职教育教学研讨会2届,交流论文近160篇;完成院级科研课题立项8个,参与完成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天然南瓜籽仁一代杂交“金苹果★★”的选育及生态适应性研究和示范)1项;农业产教研发中心发展了玉米、瓜菜等制种产业,每年制种1000多亩,产值1
7、00多万元,利润20多万元,显示了产学研结合的美好前景。随着学科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术氛围渐趋浓厚,可挖掘潜力正逐步显现。二、指导思想与总体目标作为酒泉市唯一的普通高校,学院发展方向应定位于建设一所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兼顾成人教育及各类继续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等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职院校。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服务面向的区域化__“立足酒泉、辐射周边、服务甘肃、面向全国”,成为区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文化辐射的重要基地;二是学科建设的综合化__根据区域
8、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工为重点,农为特色,文、理、经、管结合,兼顾艺、师,全方位服务社会;三是办学模式的特色化__以学生就业、市场需求、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导向,改革办学模式,突出办学特色,增强市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