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ID:22004175

大小:1.94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0-26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_第1页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_第2页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_第3页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_第4页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程[1]。还有研究者将心理弹性看作是压力、逆境等生活事件与保护性因素发生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2]。心理弹性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如Luthar(2000)提出心理弹性是个体在不利情境中的良好适应的动态过程[5]。心理弹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环境中不利因素的程度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此环境中的个体是如何行为的”(Rutter2001)。Richman&Frase从另一个角度给出“动态过程”的解释:心理弹性是个体对可获得资源的最大利用而获得的[3]。心理弹性的概念相当宽泛,其含义

2、因不同研究、不同时期、研究所基于的不同理论背景乃至对象,而有很大差异。目前,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将心理弹性界定为:心理发展未受到严重压力/逆境损害性影响的一种发展现象(Rutter,2000;Masten,2001;Wright&Masten,2005;Kaplan,2005;Harvey&Delfabbro,2004)[7]。由上知,心理弹性有两个条件:一是当事者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严重的压力或逆境;二是尽管如此,当事者发展状况(结果)良好[8]。另外,应当强调的是,并不是所以人都会经历重大挫折或高危环境,心理弹性也并非是只有少数人才

3、拥有的天赋,心理弹性应该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只不过心理弹性水平会因人或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态势而不同(Bonanno,2005)[7]。只是心理弹性大小的不同,而不是全或无的区别。即使没有经历消极生活事件的个体也并不能说明不具有心理弹性,而可能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当他们面临挫折、逆境时同样可能会成功应对[2]。对于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操作化的心理弹性概念就非常必要了。从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方面着手来讨论心理弹性,这些保护性因素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家庭外部的因素。如果个体能够发展较好的保护性因素,那么他就被认为是具有高心理弹性

4、的,能够在困境中适应良好[5]。这种观点关注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发展,以便遇到危险或灾害时个体能成功应对,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基于第一种观点的实证研究确定出具有心理弹性的个体,通过与非心理弹性组的比较,可以找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然后可以通过考察这些保护性因素来衡量个体心理弹性的高低。这种观点重视心理社会、情绪、学业等多种领域的健康心理机能,认为一些普遍的保护性因素对个体的成功非常重要,如与积极、有爱心的成人保持亲密关系及其它一些技能和态度,如问题解决、人际交往、自我效能、自信、乐观等[1]。但是本文主要考察保护性因素中的个

5、体因素对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起到的作用,确认心理弹性是一种人格特质。基于此,本文采用心理弹性的操作性概念如此定义:心理弹性是对个体遭遇逆境、挫折时能够进行良好适应并且从中得到成长的一种个体能力品质。1.1.2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对心理弹性的研究是是在对高危儿童、处境不利儿童和处于应激状态的儿童3大学毕业生心理弹性与就业压力的关系(以下统称处境不利儿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起初,受流行病学和医学研究思想和范式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者把处境不利儿童看作一个同质的、不分化的群体,通过与正常儿童的配对比较研究,找到了一系列导致儿童处境不利的危

6、险因素,如贫穷、困难气质、父母的教养质量低、社会支持少等等。以致于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处境不利一定导致发展不利,处境不利儿童日后的成就水平、适应能力必定低于正常儿童,他们的发展遵循着“处境不利(高危)—压力—适应不良”的直线模型[9]。所以当时的心理学家研究关注的对象是处于危险情景中的个体,研究重点是这些个体所面临的危险性因素(riskfactor),忽略了处境不利儿童群体内的变异及个体之间的差异。20世纪70年代中期心理学家Anthony做了一个实验研究,被试为处境不利儿童,长期追踪后发现多数儿童成年后都发展

7、良好,由此引起心理学家的关注并进行研究,且提出了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factor)的概念。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称为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所谓保护性因素即是指那些能够促使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压力事件,减少消极发展结果出现可能性的个人或环境因素[10]。危险性因素是与之相反的概念,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者环境方面的因素[11]。目前心理学界关于心理弹性的研究重点即为找出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诸多保护性因素,为社会生活指导,帮助儿童构建良好的心理弹性,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8、。在研究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的同时,心理学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目前有相当多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儿童变量,另一类是环境变量。但也有不少研究者倾向于三分法,即把保护性因素分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家庭以外的因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