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

ID:21998057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_第1页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_第2页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_第3页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_第4页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康乐体的审美价值兼议前人评价陶谢优劣之失据韩国良摘要:由于受魏晋玄学影响,魏晋乃至宋初的文艺创作明显存在着“淡化‘末有’以显示本体”和“凸出‘末有’以显示本体”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陶渊明和谢灵运即是这两条道路的重要代表。陶诗与谢诗之间只有差异,没有优劣,因为他们走的道路是根本不同的。一个是传统诗风的集大成者,一个是晋唐新诗风的开拓者,把这两个走着不同的道路,处于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诗人,硬拉在一起比较优劣,这祥的做法显然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关键词:陶渊明;谢灵运;魏晋玄学;优劣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关于陶谢优劣的争论是个老话题,可

2、以说几乎每当我们谈到他们的创作成就时,都要将二者做个比较。本来在我们单独探讨谢诗的艺术特征吋,一般也能给以积极的评价,但一和陶诗加以比较,就会立即呈现一边倒的趋势。实事求是地讲,陶谢之间只有差异,没有优劣,他们走的道路是根本不同的。由于受魏晋玄学影响,魏晋乃至宋初(下文简称“魏宋”)的文艺创作明显存在着“淡化‘末有’以显示本体”和“凸出‘末有’以显示本体”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子。前一条路子就是对传统古朴文风的发挥,只不过在玄学屮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而后一条路子则主要是魏晋玄学影响下的产物,以追求精工巧丽为主要趋尚,如果不考虑它的哲学意蕴的话,它在前

3、代虽也有表现,但所提供的借鉴毕竟是很有限的。与以古朴见长的陶渊明不同,由于谢灵运所走的几乎完全是一条新路,所以他的成熟程度没有陶氏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严格地说,从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看,若仅就语言形式来说,康乐体的贡献甚至比渊明还要大,至少说在康乐体的方向,仍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开拓空间。唐诗宋词只能在谢灵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如果沿着陶渊明的路子走,后代中国诗歌的繁荣局面恐怕很难出现。一个是将传统诗风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则是晋唐新风的重要开拓者,把这两个完全不同路子的诗人硬拉在一起作优劣比较,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值得反思的。魏晋玄学的“本末”、“自然”论

4、及其在审美形式上的表现在魏晋玄学屮虽然艺术形式乃属“有”与“末”的范畴,但它与“无”与“本”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魏宋审美理论中,一种艺术形式所以让人感到美,并不取决于它自身,它必须对它所要展示的本体,或者说要彰显的对象做到毫无遮蔽的没有丝毫尘染的呈现,只有在这个吋候人们冰会说它是美的,说它是合乎自然之理的。因此要对魏宋人追求的形式美有一透彻把握,我们仍要从魏齊玄学所探讨的“本无”与“末有”的关系说起。(一)魏晋玄学的“本末论”思想魏晋玄学流派众多,不过除了裴頗外,他们都是以道力本而以物为末,以无力本而以有为末,以无形为本

5、而以有形为末的,可以说以“本末”之说来概括魏晋玄学的基本思路是非常恰切的。由于总是以“有无”、“本末”的理论审视世界,这就使魏晋玄学家常常把大千世界的一切都置于一定的本末关系屮,也使他们的思维时时处处都离不开“本末”论的套子。不过从方法论的角度讲,他们所遵循的又是两条路子,即“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息末”是为了返本,返本又是为了“举末”,所以看似两条路子,而实际上这两条路子却又是密切相联系的。众所周知,在魏晋玄学屮对“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论述的最为详细的应属王弼。一方面他鉴于当吋人对“末”的追逐,而积极倡导“崇本息末”,如其《老子指

6、略》云:“《老子》之屯,其几乎可一言而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见素朴以绝圣智,寡私欲以弃巧利,皆崇本以息末之谓也”,并进而警告人们:“舍本而攻末,虽极圣智,愈致斯灾”l,](P1W,“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必有患忧”,而另一方面他又再三指出“息末”的0的仍是为了“举末”,譬如他在《老子》三十八章注中说:“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徳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而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倶有而邪不

7、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1](P95>。可以说对于“息末”与“举末”的关系讲的是非常辩证的。王弼之后玄佛各家尽管都未再对“息末”与“举末”的关系作进一步的展开,而实际上他们基本上都仍是按照这一路来阐述“有”、“无”关系的。竹林玄学、郭象玄学自不必说,即如东晋佛教,它所竭力张扬的种种方便法门,实际上和王弼等把儒法观念、礼仪制度等都当作“末有”的思路,在思想模式上也是完全一致的。(二)魏晋玄学的“自然论”思想魏晋玄学之所以要探讨“崇”、“息”、“举”的关系,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探讨如何j能使“末有”成为“本体”的真实显现。正如有的论者所说,在魏晋玄佛

8、学家那里,特别是在玄学家那里“崇本息末”并不是要使末有不起,它的真正目的还是要以本贯末,以本灌末,使末的东西因犖自本真,得源于本而更具生机。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末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