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

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

ID:36834378

大小:386.6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_第1页
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_第2页
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mJourn《a齐lo齐f哈Qi尔qih大a学rU学n报ive》rs(哲ity学(P社hi会&科So学c版Sc)i)2007年7月July2007论审美阅读的价值取向陈宁来,吕亚新2(1.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2.大庆师范学院百家作文指导杂志社,黑龙江大庆163712)[关键词]三环节;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摘要]读者审美阅读的过程,是激发读者情感和促使读者对作品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达到审美阅读的效果,应注重从美与丑

2、的对比、审美感受、叙述动作、美的形态等方面入手,激发出读者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中图分类号]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38(2007)04—0106—030rientationOfAestheticReadingCHENN'mg—lai.LUYa—xin2(1,HumanitiesCollege,QiqiharUniversity,Qiqihar161006,China;2.DaqingNormalUniversity,JounalofChildrenCompositio

3、ns,Heilongjiang,Daqing163712)Keywords:contrastingthebeautywiththeugly;aestheticfeeling;narratingmovement;beautifulshapeAbstract:Aestheticreadingmeansstimulatingreader~emotionandtheirre—creationtotllewod【s.Toachieveestheticefect,oneshouldlaystressoncon

4、trastingthebeautywiththendy,aestheticfeeling,narratingmovement,beautifulshapetodeveloptheread—er’sestlleticabilitytoliteraryworks.从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分析,文学活动中的三个环节,最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人境始与亲。”只有“遵路”和“人境”重要的是读者。只有通过读者的审美阅读活动,文学作品才才能与之契合,成为理解文学作品的必由之路。能真正获得其社会功能和效果。从皮亚杰的认识

5、论看,文学在欣赏文学作品时对于作品中出现的对象来说,在某一阅读也是一种认识过程。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不种生活情境中,他们构成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欣赏文学单纯取决于作品,成为作品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激发作品是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注人到文学作品中去,读者的情感,使他们参与到对作品的认识活动中去,经历着使自己的美的认识成为作品意义的一部分。作家、作品、读一个同化与顺应的辩证交替关系不断地从不平衡向平衡的者这三个环节,常常联系在一起。鲁迅的《一件小事>可以发展过程。从作者的原意出发来欣

6、赏。作者阐明自己意欲改造愚弱的一、从“三环节”的启示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国民灵魂,在车夫身上看到了希望,增长了勇气。从作品自从作品与读者这一视角来认识文学活动,就是要肯定文身意义出发,可以从作家突出地描写劳动人民正直无私的高学作品是为读者而写,并且作品的意义、价值、作用等最终需尚品质,“教我惭愧,催我自新”表现了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要通过读者才能实现。西谚中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己的思想,从中受到教育。从接受主体去理解,又可以启发姆雷特”,中国古语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讨无达诂”都可人们尊重工人劳

7、动,建立人际间一种友爱和谐的关系,这种以看出每一位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的再创造作用。接受美正是表现知识分子严于解剖自己的思想,这种美把文学作美学创始人尧斯说:“一部文学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品内涵体现在美之中。每一时代的每一读者均提供同样的观点的客体,它不是一座二、从美与丑的对比欣赏文学作品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它更多地像一部如何看待《三国演义》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欣赏中人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的新反响。使本文从词们会有大致相同的看法:刘备仁爱曹操奸诈,从历史的审美的

8、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在欣赏文角度来看,人们莫不赞叹刘备的德。两相对比,曹操以“明学作品时,要求从审美角度来进行,探求作家写作初衷成为略”最优,而刘备以“仁厚”见长。从中国历史重德甚于重才我们欣赏的第一步。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者思有路,遵这一审美角度,形成了一种感情倾向,这就是说美是人的本[收稿日期]2006—12—28[作者简介]陈宁来(1969一),女,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写作教学与研究。维普资讯http://www.cqvip.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