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中煤》课件

《炉中煤》课件

ID:21996726

大小:583.0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0-22

《炉中煤》课件_第1页
《炉中煤》课件_第2页
《炉中煤》课件_第3页
《炉中煤》课件_第4页
《炉中煤》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炉中煤》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新诗是“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以白话文为基础,结合外来的诗体模式,并对旧体诗有所吸收的诗歌形式。(现代生活带来:机器轰鸣、城市喧嚣、离乡愁绪、生活节奏加快的不适等)中国现代诗(新诗)简介中国新诗发展概述一、初期白话诗派(五四运动前后)1917年胡适《白话诗八首》打开新诗创作的局面。初期新诗周作人《小河》冲出旧诗词藩篱。胡适-----新诗最早的开拓者刘半农-----强调时代精神沈伊默-----个性的复苏冰心-----爱的哲学自由诗派郭沫若:激情的迸发。1921年《女神》新诗取得突破性进展。戴望舒:《雨巷》诗人湖畔四诗人:开情诗之先河二、

2、20世纪20年代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教我如何不想她?啊!三、20世纪30年代此后,新诗社团蜂起:新月派:闻一多----忧国忧民的诗人《也许》《死水》徐志摩---飞去的诗人《再别康桥》朱湘----东方静的美丽《采莲曲》冯至-----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十四行诗集》象征主义:李金发《微雨》穆木天《落花

3、》现代主义:卞之琳----暗中的哲理《断章》何其芳《预言》另外还有废名、施蛰存等人。左联诗歌统一战线:何其芳---从精致的感伤到青春的颂歌臧克家----泥土诗人《老马》四、抗战时期艾青----土地的歌者《我爱这土地》《乞丐》田间《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五、抗战胜利后辛笛《风景》郑敏《金黄的稻束》六、新中国成立后——郭小川、贺敬之、公刘、李季、李瑛等为代表;内容以“颂歌”“战歌”“牧歌”为主七、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归来诗人”以曾卓、牛汉等为代表——雷抒雁《小草在歌唱》等——新庄潮:朦胧诗人舒婷《致橡树》;顾城:童话诗人《一代

4、人》;北岛;梁小斌等——第一代诗人:艾青、穆旦——第二代诗人:公刘、流沙河——食指八、20世纪九十年代后——新生代海子、韩东、西川等人。九、台港澳诗歌——余光中、席慕容、郑愁予鉴赏方法1.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结合时代背景,诗人思想生平和始终运用的表现手法。2.意,欣赏者的心意、情志;象,形象,物象。比喻性意象,描述性意象。3.诗歌的表达技巧。语言(富有跳跃性和音乐性),修辞,抒情方式。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5、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戏剧家、学者、文化战士。1914年赴日学医,“五四”运动前后,弃医从文,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化运动;1921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组织新文学团体“创造社”;1921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女神》。郭沫若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郭沫若的文学史地位及其生平与创作:(一)文学史地位: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

6、阶级战士。是继鲁讯之后,我国革命又一面光辉的旗帜。郭沫若在新诗、历史剧、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著作十分丰富。尤以新诗和历史剧的创作,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重大贡献。“在现代文学史上是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中国第一座白话诗歌的高峰,不仅确定了郭沫若作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形象,而且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郭沫若,原名郭开贞,1892年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县沙湾镇。 “郭沫若”是他1919年9月11日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学灯》上发表诗歌时启用的笔名,取自于他家乡的两条大河:“沫水”

7、(大渡河)和“若水”(青衣江)。(二)郭沫若(1892年—1978年)的生平与创作LOREMIPSUMDOLOR幼年时开始诵读《诗经》、《唐诗三百首》等。1906——1913先后在乐山和成都读小学。对《庄子》等古代文学的涉猎,对他后来的文学倾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自然科学与民主思想的初步接触,梁启超、章太炎新思想的营养,培育了反抗与叛逆的性格,激发了他向往反清爱国民主运动。小学、中学时代,广泛涉猎中国古典文学,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并大量阅读《国粹学报》、《清议报》以及风行一时的“林译小说”,接受维新思想启迪,培养了爱国民主思想与反抗

8、意识。1912年与张琼华(1890——1980)结婚,成了“他一生中应该忏悔的事”。1913底,郭沫若奏出夔门,于1914年(22岁)到日本留学,学医。(1914年—1923年)1914——1918求学日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