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道情艺术刍论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

ID:21991549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6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_第1页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_第2页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_第3页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_第4页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陇道情艺术刍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陇道情艺术刍论:道情艺术是关陇民俗文化圈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直以来也是关陇地方戏曲的小剧种之一。文章就关陇道情艺术系统的历史溯源、同中有异的艺术特征、现时生存境遇及未来发展的主要路向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关陇;道情艺术;“坐班戏”;发展路向  简介:李雅妮,1978年生,女,汉族,陕西周至人,文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讲师。  []:G03[]:A  []:1002-2139(2011)-19-0182-02  特定地域的民俗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的,不能不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地域对文化的形

2、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似的地理环境和地缘政治会形成习俗和习惯趋于相同的地域文化圈。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民间文化学者就提出了“关陇民俗文化圈”①的概念,并对其内涵、价值及民俗学意义给予清晰地厘定。现在地理意义上的“关陇”,指的是陇山以西地区(陇右),南起秦岭,北至河套,东起函谷关,西至河西走廊的陕西、甘肃等地。  作为地方曲艺的一个类别,道情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道教相联系,可以说随道而生,随道而长。道情艺术最早出现在汉代,汉代叫道歌,道情起源于仙道歌曲,“道情发端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以道教故事为题材

3、,宣扬到家的出世思想。”①但是关于道情一词的最早记载却是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此后的元明清三际的《儿女英雄传》、《青楼梦》等文学作品中都保存了一些有关道情演唱的记载,从道教徒的劝善布道之词演化为一种民间大众娱乐性质的曲艺形式,道情艺术经历了汉唐的孕育、宋元的发展,最终在明清之际的成熟,一步一步地民间化、大众化、世俗化。道情艺术在我国各地均有流传,在具体的流传过程中又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各地的地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地域、多元化、大众化、民间化的道情艺术体系,就地域而言,有关陇道情、北方道情、中原道情

4、、湖广道情、西南道情和东南道情。  一、关陇道情艺术的历史沿革  关陇地区自古以来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道情艺术的诞生于延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老的文化习俗和文化传统自古至今影响着关陇各地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道情艺术在关陇各地流传极广,现在广袤的乡村、现代化的城镇都有民间道情艺人和他们的追随者,陕西的清涧、周至、临潼,甘肃的武山、环县、甘谷等地的道情艺术在关陇地区民间曲艺方面具有代表性,以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蕴和艺术价值称道。“艺术之发展多受宗教之影响;而宗教之传播亦多倚艺术为资用。”[1]现

5、而今,流传于关陇各地的道情艺术皆以道家的音乐和道教活动有关,在内容方面表现为以宣扬清静无为,淡泊名利,超凡脱尘,逃避社会现实,弃绝人生的一切享受和欲望等为主要内容来劝善布道。最初的道情艺术形式类似于流传于我国其他地域的民间曲艺形式“莲花落”和“数来宝”,虽说唱主体不同,但形式相似,在内容特征方面都是劝世文,都以扬善惩恶、吉祥纳福为主。另外,在语言使用方面也有同一性:即考虑到受众的接受能力,尽量使用方言说唱,通俗易懂,生动风趣,具有寓教于乐、淳化民风之功用。  道情发源于仙道歌曲。关中道情艺术历史悠久,周至道情、临潼道

6、情皮影戏现已被列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公元423年。唐时,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关中各地大修道教宫观,道教活动也日益频繁,玄宗在位时,对道曲的制作和演出极为重视,甚至亲力亲为。《混元圣纪》卷九记载:“帝制《降真召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于太清宫奏之。”明清以来,道教在关中迅速发展,关中道情的民间传播加快发展。周至县的楼观台是关中道情的发源地,相传李耳在此设台讲经,著名的《道德经》就诞生于此地。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就会有一些道情戏班子坐唱。作为民间说唱曲艺形式,陇右地区道情艺术流传已久,且生命力

7、极强,陇右道情起源于渔鼓道情,至南宋,开始用渔鼓、简版等伴奏乐器,后随着道教的衰落,道教故事和道曲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以陇右地区的环县为例,从清初到民国的二百余年,经过环县民间艺人长期地艺术实践,汲取当地音乐营养,融合了民间故事的情节而增设了伴奏的乐器,形成了今天独具风格的民间曲艺形式。在解放前,因为战时的文化背景,关陇各地的道情会、道情戏自乐班大多解散,许多民间艺人不再从事道情表演,关陇道情艺术的发展一时坠入低谷。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与关怀下,关陇道情艺术得到进一步地发展,尤其是

8、在1956年“双百”方针提出后,关陇道情艺术再一次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收到了人们广泛地关注。“文革”时,道情艺术被列为“除四旧”的对象,从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这种古老的乡土艺术形式才复在关陇大地上恢复了生命的活力。  二、关陇道情艺术的特征  关中道情与陇右道情在艺术呈现出同中有异、各有千秋的特征。相同的方面表现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