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颂疏讲记

俱舍论颂疏讲记

ID:21879583

大小:1.41 MB

页数:752页

时间:2018-10-25

俱舍论颂疏讲记_第1页
俱舍论颂疏讲记_第2页
俱舍论颂疏讲记_第3页
俱舍论颂疏讲记_第4页
俱舍论颂疏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俱舍论颂疏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俱舍论颂疏讲记分别界品第一世亲菩萨造论窥基大师着疏智敏上师讲解多宝讲寺<内部数据,仅供参考>目录阿毗达磨俱舍论略释记 2俱舍论颂释疏卷第一11六门分别20壹明论缘起21一明本缘起21迦湿弥罗结集25造论缘起35二明造论意38(一)为众生断烦恼故39(二)欲令智者慧解深故40(三)弘持正法令久住故  42三藏教兴皆有四意43依婆沙有七意造论49贰明论宗旨53萨婆多宗三世差别之四说54(一)显宗59(二)密宗60叁明藏所摄61肆翻译不同62伍略释品题64六离合释65陆广释文义79一别释品名80(一)正释品名80(二)明品先后80二依文正解85序分86甲一正

2、明序分86乙一归敬序92丙一明佛三德92丙二指德归敬99乙二发起序101甲二随难别解104乙一出对法体104丙一明胜义对法105丙二明世俗对法108乙二释藏名117丙一释藏117丙二释名118乙三明说意说人120丙一明说论意120丙二明说论人122正宗分123分别界品第一之一123甲一总标纲要123乙一总明有漏无漏124乙二别明有漏无漏125丙一明有漏法125丙二明无漏法129丁一有为无漏129丁二无为无漏130戊一释虚空体130戊二释择灭133戊三释非择灭136甲二别释诸法体140乙一辨诸法异名141丙一明有为异名141丁一释有为名141丁二出有为体

3、142丁三正辨异名142丙二明有漏异名147乙二正明诸法体性151丙一总辨体性151丁一正出体152戊一明色蕴152已一正立蕴152庚一开章152庚二依章别释152辛一释五根152辛二释五境153辛三释无表161壬一正明无表161壬二明能造大种166癸一实四大种166癸二假四大种169变碍名色之辩难174己二正立处界180戊二明受等三蕴180戊三明识蕴188己一明识蕴188己二释妨难190庚一别立意难190庚二十八界不成妨190丁二明总摄192丁三显数开合194戊一明数合194戊二明数开194丙二别释名义196丁一释三法名196丁二释教起因201戊一正

4、明蕴废立205戊二明蕴不摄无为206丁四明名次第 209戊一蕴次第209戊二处界次第215己一约境明次第216己二约处明次第218丁五明名废立219丁六明摄异名221戊一略摄法蕴221己一摄法蕴222己二明法蕴量223庚一约文定量223庚二约义定量223庚三约行定量224戊二类摄余蕴225戊三别明六界230俱舍论颂释疏卷第二233分别界品第一之二233丙三诸门分别233丁一有见无见门233丁二有对无对门234丁三三性分别门242丁四三界分别门245丁五有漏无漏分别门246丁六有寻有伺门247戊一正分别247戊二释妨难253丁七有所缘无所缘门254丁八有

5、执受无执受门255丁九大种所造门257丁十积集非积集门258丁十一能斫所斫门258丁十二、三能烧所烧门、能称所称门261丁十四五类分别门262丁十五得成就门271丁十六内外门275丁十七同分彼同分门276丁十八三断门281丁十九是见非见门286戊一正明286戊二傍论289己一两眼见先后290己二六根境离合291己三根境量大小292己四六识依世摄293答问法296己五眼等得依名299己六识随根受称300己七依地同异别302丁二十几识所识门307丁二十一几常几无常门308丁二十二几根几非根门308思考题312第一讲1第二讲10第三讲20第四讲34第五讲44

6、第六讲57第七讲71第八讲87第九讲102第十讲117第十一讲131第十二讲145第十三讲159第十四讲172第十五讲187第十六讲204第十七讲215第十八讲233第十九讲246第二十讲260第二十一讲275第二十二讲289第二十三讲299说明:本数据系根据上师讲课录音记录整理而成,未经审阅。本数据主要面对讲寺内部及函授学习临时使用,不足为凭。仅供参考,请勿翻印。由于记录整理者水平、时间所限,其中可能存在诸如误听误记等错误,如在阅读中发现,请及时指出,并反馈给讲寺编辑室,以便更正。联系地址:317102浙江省三门县高枧多宝讲寺编辑室(函授部)电话:0

7、576-3117311,013325960233网址:http://www.duobaosi.com/cn/电子信箱:editor@duobaosi.com,hanshou@duobaosi.com《俱舍论颂疏》第一讲上一个阶段,我们讲的是《印度佛学史分期略说》,这是为《俱舍》打个开道。我们上次讲了原始佛教以后,就是部派佛教,这个我们说是属于根本教。后来的大乘里边就分瑜伽行派和中观学派,这两派的目的就是证最高的中道观。那么根本教就是从基础下手,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已经把它们的次第很明显地安排好了。所以说我们的课程从整个的菩提道次第的进度上去;《印度

8、佛学》是从平面的角度把整个佛学看一下。一个是从时间:从开始下手到最后菩提这么一个程序、次第;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