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产后出血65例临床原因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产后出血65例的临床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08-7-2610:23:44浏览次数:289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推荐作者单位:215123江苏苏州,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8年6月6卷6期经验交流【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的不同影响因素并给予合理治疗,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所发生的产后出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产妇2826例中发生产后出血65例,其发生率为2.3%。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子宫收缩乏力居首位46例(70.76%),其次胎盘因素12例
2、(18.46%)。分娩方式等与产后出血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密观察产程,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加以预防,降低剖宫产率,对降低产后出血及孕产妇死亡起关键作用。【关键词】 产后出血病因影响因素 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是产科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也是目前产科主要的急症[1]。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因此及时分析其病因并成功地控制产后出血降低其发病率是关系到产妇安危的重点[2]。现将我院妇产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孕产妇2826例,65例产后出血病例做一回顾
3、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孕产妇2826例,产后出血65例(其中剖宫产分娩39例,阴道分娩26例),发生率2.3%。65例产妇年龄20~36岁,平均28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23例,有3例为双胎妊娠。出血时间:产后24h内出血45例,产后24h至产后14天内出血20例。出血量800~3400ml,其中宫缩乏力46例占70.76%;胎盘因素12例占18.46%;软产道裂伤5例占7.69%;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3.08%。 1.2 产后出血诊断 产后出血指从胎儿娩出后24h内
4、失血量≥500ml[3]。 1.3 产后出血量的统计方法 肉眼观察估计的出血量往往明显少于实际出血量,因此,临床医师应采用科学可靠的方法测定出血量。目前推荐的方法有三种:(1)容积法,使用带有刻度的量具收集并测定出血量;(2)面积法,按照敷料被血污染的面积计算出血量,血染面积10cm×10cm时出血量大约5ml,血染面积15cm×15cm时出血量大约10ml;(3)称重法,分别称量血染前和血染后的纱布、卫生巾等重量,计算重量差。再按血液比重(1.05)换算为实际失血量,本文采用的是容积法。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5、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 2 结果 2.1 产后出血的病因 本组资料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居首位46例占70.76%,其次胎盘因素12例占18.46%,软产道裂伤5例占7.69%,凝血功能障碍2例占3.08%。见表1。 2.2 分娩方式与产后出血关系 产后出血量与分娩方式有密切关系,手术胎儿娩出后2h出血量显著多于自然分娩。剖宫产920例,产后出血39例,发生率为4.24%; 阴道助产172例,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2.9%,阴道顺产1734例,产后出血21例,发生率1.2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 2.3 产后出血与流产、引产的关系 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中期妊娠引产。发现手术次数越多,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愈大,本文2826例中无流产引产史2038例,发生产后出血23例占1.13%;有流产引产史788例,发生产后出血42例占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产后出血与产程的关系 本组65例产后出血中,由于第一、第二产程延长往往致第三产程也延长,第三产程超过15min者60例,引起产后出血24例占36.92%。表1 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影响因素 2.5 产后出血患者的转归 65例产后出血病例中,1例在出血无法控制的情况下行次全子宫切
7、除术,其中1例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致DIC,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63例患者经针对病因并辅以补充血容量等积极治疗效果满意。治愈率96.9%。 3 讨论 3.1 子宫出血的原因 (1)子宫收缩乏力:宫缩乏力为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80%,本组资料为70.76%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4]。产程过长,多次产,巨大胎儿,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子宫发育不良,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均可影响正常的子宫收缩和缩复,导致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流血过多,这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