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

ID:21835051

大小:37.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0-25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_第1页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_第2页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_第3页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_第4页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跨境融资行政管理管理手段既不能满足境内机构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的实际需求,也难以防范由跨境融资引发或通过其表现的系统性风险,为此我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梳理、分析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基本构想。下载论文网/3/  关键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  DOI:/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8)02-0065-07  一、引言  跨境融

2、资是境内机构从非居民融入本外币资金的行为①,即通常所说的举借外债。我国对跨境融资的管理长期以来主要以行政审批手段为主,限制较多。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境内机构开展跨境融资业务的需求日益强烈,传统的行政审批手段既不能满足境内机构利用境内境外两种资源的实际需求,也难以防范由跨境融资活动引发或通过跨境融资活动表现的系统性风险。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加强金

3、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2016―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和《关于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7〕9号。因此,一个全新的跨境融资管理模式亟待建立。  二、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特点  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及实施,改变了以往以额度审批为主的跨境融资管理模式。在宏观审慎规则下,境内机构可充分利用境外低成本资金,自主开展跨境融资活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当前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建立了本外币跨境

4、融资的一体化管理框架  在我国以往的跨境融资管理政策中,本币融资和外币融资分属不同的管理主体、适用不同的管理政策。因本外币跨境融资管理不一致,往往导致政策套利现象的发生,既不利于跨境融资结构的调控,也使得相对从严的政策往往形同?设。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出台,实现了对本币和外币的全口径管理,更有利于管理主体把握宏观经济热度、整体偿债能力和与国际收支状况相适应的跨境融资水平,控制杠杆率和货币错配风险。  (二)建立了宏观审慎规则下的微观主体跨境融资约束机制  在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实施以前,境内机构开展跨境融资限制较多,除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投注差

5、”一定比例范围内跨境融资以外,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的管理以行政审批手段为主,限制了境内机构的跨境融资额度,其中:中长期跨境融资需经国家发改委逐笔审批,短期跨境融资需经国家外汇管理局逐年核准额度指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出台后,除房地产企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外的境内机构均可在资本或净资产的一定倍数(即跨境融资风险加权融资余额上限)范围内自行开展跨境融资活动,无需事前审批。这一政策赋予了绝大多数境内机构跨境融资的“权利”,理论上拓宽了其融资渠道,但不同微观主体的跨境融资额度上限由其自身的规模水平决定,形成了合理的约束机制。  (三)建立了以数量型为主的管理

6、工具体系  随着境内机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我国监管部门主要通过对境内机构的逐笔交易进行事前的真实性、合规性审核。行政审批的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日益旺盛的跨境融资需求,而跨境融资需求顺经济周期的特点,也让管理部门对由跨境融资引发或通过其表现的系统性风险产生担忧。在这一背景下,现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构建了由宏观审慎调节系数、跨境融资杠杆率、期限风险折算因子、类别风险折算因子和汇率风险因子等管理指标构成的数量型管理工具体系。通过对这些管理指标的适时调整,控制不同经济形势下境内机构实际可借债额对整个经济体跨境融资规模进行调控。在经济上行、跨境资本净流入压力

7、较大时,调减融资上限,调增加权余额,减少实际可借债额,起到逆周期防范跨境融资风险的作用。在经济下行、跨境资本净流出压力较大时,调增融资上限,调减加权余额,增加实际可借债额。  三、我国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不足  (一)多头监管存在政策冲突  我国跨境融资的多部门合作监管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便开始实行。在当时的经济背景下,跨境融资总量小、风险高,多头管理模式对跨境融资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中,多个管理主体在管理目标和管理工具上的不一致,使得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被削弱。例如,根据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境内机构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

8、余额不得超过由其资本或净资产确定的跨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