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

ID:2182853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5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_第1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_第2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_第3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_第4页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交往德育探析: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引入"交往"的新型教育理念,通过提出交往德育,并大力发展交往德育,使得教育主客体在和谐的关系氛围中,通过对话,达成理解,更好地开展教学和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高校德育任务,实现德育的本质和价值。  关键词:交往德育;和谐社会;交往;德育    交往德育是通过人与人之间对话,达成理解,促进文化传承、社会统一、个人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全方位意义交往、深层次高质量觉解和高水平的精神境界,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  一、交往德育理论  交往德育即是德育主体和客体,借助特定的人际传媒和大众传媒,进行主体与客体、客体与客体(即自我交往

2、和相互交往)的交往和互动活动中接受德育的过程。  1.交往德育的"生存"选择。人类在本质上必须接受道德教育,这是人类生存的本源。交往德育不是牺牲学生的本性去认识现实世界和客观世界,而是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去适应和融合,主动去做,并且师生是以平等身份交往对话去实现学生的内心和外界的融合,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生存交往是一种精神交往,通过这种精神交往,自我与他人能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从而彼此获得真正的自由。  2.交往德育的"自我"觉解。因为不同时期的生存问题不同,所反映在德育方面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而现如今所遇到的生存问题是个体生存问题--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问题。通过人与人之间通

3、过对话,达成理解,以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一来实现人的不断觉醒和有意义生存,从而促进文化传承、社会统一、个人社会化和可持续发展。  3.交往德育的"人本"核心。交往是人的交往,人是交往的主体。可以说整个的交往德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它的这一核心地位取决于,人的生活区别于动物生存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有目的的交往的核心是人的觉醒生活-"自我的意向的生活"。  二、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本文所提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构建的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代的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公平和正义基础上的、以人为本的

4、社会,是力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人与人四大大矛盾,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而在这四对和谐关系中,能够促使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是人自身和谐。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的和谐社会,而这恰恰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始终是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和谐社会是以"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为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的,促成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交往德育正是体现"以人为本",是从学生的内在需要出发的。可见,交往德育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一致性。  三、深化和谐理念下高校交往德育中的交往策略  交往德育的实现,是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

5、本的理念,要使"我"作为人的天赋本质被证明出来,达到觉解之目的,只能依靠作为各种交往关系中心的人的存在才可以做到,其理由就在于它本身就是反映这种考察问题的方式,即交往德育的中心就是交往关系。从交往主体、客体角度出发,深化和谐理念下高校交往德育中的交往策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往主体和客体间关系的平等性--首要原则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的交往环境。随着时代发展的同时,师生关系因此也具有新的方向。为了促进师生更好的交往,教师的教学要由灌输向交往转变,也就是当学生能主动寻求和呼应这种交往时,教师的教学将更好地满足和适应信息交往时代的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也就

6、是大学德育既要保证其课堂的开放性,又要注意建立一个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和谐的教育交往情境,才能吸引师生双方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彼此关系的建构中来。  (2)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予公平的交往机会。尊重每一个学生,就是要践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德育理念。教师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自主性学习的快乐,要给予每个学生公平交往的机会。给学生舞台,可能比直接表演给学生看作用更大,效果更好。当然,学生只有被尊重,被看成是教育历程的主体,他才有勇气去争取交往的机会,摆脱一味的接受,通过争取的、接受的交往机会,公平地进行交往,在交往中不断练习矫正错误,从而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

7、中去巩固知识。  2.交往主体交往心态的积极性--情感基础  (1)发挥教师的主导和榜样作用,培养主、客体主动的交往态度。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师生双方在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发挥榜样作用,交往态度要积极、主动。其实在教师与学生进行交往过程中,不仅传递着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而且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流着彼此间的人际情感。无论是教学中还是教学外,教师都要肩负起师生情感交流的主导者,这样有情感参与的交往德育才能更好地开展。  (2)增加学生对亲密师生关系态度的期望值。由于教师给学生的感觉是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