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

ID:21786692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_第1页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_第2页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_第3页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_第4页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质疑卫兴华教授之二第1——兼论“个人劳动=货币工资”提要:亚里士多德在两千多年前从简单商品经济出发提出了“5张床=若干货币”这一等式。马克思在一百五十多年前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发提出了“20码麻布=2镑”这一一般等式和“劳动力=货币工资”这一特殊等式。他还从社会发展的逻辑出发,推论出了商品经济已经消亡了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个人劳动(直接社会劳动)=劳动券”这一特殊等式。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特殊等式是什么,现在这还是一个空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者付出个人劳动,企业支付货币工资,劳动交换采取了价值形式,这一点是马克思所未曾想到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因而应当总结概括出

2、“个人劳动=货币工资”这样一个特殊等式,并做出科学的理论说明。劳动者付出个人劳动,企业支付货币工资,这是我们社会当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现实,每一个劳动者都亲身经历着这个过程。但是,对于这一问题社会主义理论家们却从来也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更没有做出科学的说明。这和人类的认识规律有关,人类的认识是一个过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新的认识才会发生。列宁曾说道,商品交换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只有马克思从“这个最简单的现象中(从资产阶级社会的这个‘细胞’之中)揭示出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

3、第2卷,第712—713页。)毛泽东也说过:“商品这个东西,千百万人,天天看它,用它,但是熟视无睹。只有马克思科学地研究了它”。(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袖珍本,第775页。)商品的存在已经有了相当久远的历史,但是,只有到了马克思那时候,社会矛盾已经充分发展,即将面临深刻变革的时候,理论认识有了相当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世界观的时候,马克思顺应时代的需要对它做了科学的研究。在现实中,劳动交换采取价值形式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现实,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也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这时候才算具备了说明社会主义特殊等式的条件,我们现在揭示它不过是顺应了时代的需要而已。在社会主义市场经

4、济中,劳动者付出个人劳动,企业支付货币工资,这是最普遍和最基本的交换关系,我们把这种交换关系概括为“个人劳动=货币工资”这样一个等式。本文试说明这个等式的意义。在现实中,劳动者需要就业,企业需要招工,双方通过市场直接见面,通过谈判过程就能满足相互的需要。在谈判过程中,双方都会提出自己的条件和要求,都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特别还会就劳动岗位、技术要求、工资、劳保等方面进行讨价还价,双方都接受了对方的条件以后还要签订劳动合同。每个劳动者都知道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发展方向,也大概地知道社会上同类劳动者的收益状况,他通过反复的比较能够提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工资要求,也能够承担相应的岗位职责;企业会

5、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劳动岗位,并按照技术要求提出岗位职责和劳动定额,也能够了解到社会上这类劳动的成本,并能够支付相应的工资。双方走到一起,劳动者会说,你别管我的个人条件如何,只要我按照岗位的技术要求付出了劳动你就要支付我的工资;企业经营者会说,我不管你的个人条件如何,你只有按照要求付出劳动我才能支付工资。双方通过讨价还价就能各得其所,双双获得满意的结果。这里所谓的谈判过程实质就是劳动市场,也就是市场形成工资的过程,也就是说,通过谈判过程工资就和劳动挂上钩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资和劳动相脱钩,是被学历、工龄等非劳因素决定的。随着劳动市场的开放,这样的工资决定原则必然会被生活所摒弃。

6、当然,现在的劳动市场开放的程度还不够,凭着学历和工龄轻松拿工资的现象还大量地存在着。但是,开放市场的趋势不可逆转,现在我们已经欣喜地看到凡是能够展开劳动竞争的地方,凡是能够进行工资谈判的地方,传统的由行政部门决策,按照劳动者的学历、工龄等非劳因素支付工资的做法就没有市场了。但是,这是不是说学历或文凭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呢?也不能这么说。我想,在和企业的谈判过程中经营者是一定会看你的文凭的,否则在对你一无所知的条件下,凭什么让你上岗试工呢?但是,这时候看文凭仅仅和是否让你上岗试工有关,至于是否录用你还要看你在试用期的表现。你在试用期内表现出胜任工作的能力企业才能录用你,否则你有再高档的文凭

7、也是没有用的。文凭能够说明你可能具备了某种能力,经营者看了文凭之后才能决定让你试工,文凭的意义仅仅就在这里,至于工资的多少和文凭则是没有关系的。这里的双方都遵循了一个共同的原则,即以个人付出的劳动为基础,通过谈判确定工资,使工资反映个人付出的劳动,而不能和别的什么因素相关联。按劳分配原则的实质就是工资和劳动相对等,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探索按劳分配的规律,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这是多年来人们努力追寻的一个目标。实现按劳分配原则的关键在于解决“劳”的计量问题,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