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

ID:21754794

大小:16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0-24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_第1页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_第2页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_第3页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_第4页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12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孙双金问题的提出先从故事说起吧。某大学教授给大学生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教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大石块的大烧杯问学生:“请问烧杯装满了没有?”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装满了。”教授未作评价,伸手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小石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小石子“哗哗”地全倒进了大烧杯里。教授又问:“烧杯装满了没有?”学生有的说“装满了”,有的说“没装满”。教授仍没评价,又从讲台下拿出一只装满细沙子的杯子,高高举起,然后把沙子“沙沙”地倒人大烧杯里。教授笑看问:“装满了没有?”学生们没有

2、声音了,他们不敢再轻率地回答。教授微笑着又从讲台下端出一杯水,高高举起,然后把水慢慢地倒入了大烧杯里。实验结束,教授正式发问。“请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有的回答:“看似满的东西其实没有满。”有的回答:“人就如大杯子,说明人的潜能是无限的。”教授接着再问:“假如我的大烧杯内先装满沙子或者是水,请问大石块还能放进去吗?”假如首先放进去的不是大石块而是小石子或沙子、水,那大石块还能放进去吗?这个问题如当头棒喝,给我震动,让我清醒,促我思考:基础教育,小学教育,小学语文教育的“大石块”是什么呢?现在语文教科书里选用的一篇篇白话文是语文教学的“大石块”吗?假如不是,那

3、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大石块”呢?“大石块”的故事促使我对12岁以前的语文应该教什么产生了反思,在童年期该播下什么种子太重要了。12岁以前人的智力特点是什么?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12岁之前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12岁之前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人在学习的春天是记忆的季节,是积累的季节。12岁之后如自然之夏秋,夏天是生长的季节,是人的理解力生长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在12岁之后学习应侧重理解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发展特点促使我反思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问题,反思我们到底该怎么教语文?是重记忆,重积累?还是重分析,重理解?这可是遵循人之智力发展规律的大问题

4、啊。过去的老师是怎么教语文的呢?梁实秋先生在《岂有文章惊海内》中说:“我在学校上国文课,老师要我们读古文,大部分选自《古文观止》《古文释义》,讲解之后要我们背诵默写,这教学法好像很笨,但无形中使我们认识了中文文法的要义,体会摅词练句的奥妙。”朱自清先生也多次在文章中谈到背诵的重要性:“中国人学诗向来注重背诵。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不但能领略声调的好处,并且能熟悉诗的用字、句法、章法。诗是精粹的语言,有它独特的表现方式。学习这些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综合,背诵便是这种综合的方法。”中国的国学大师、文学大师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这样表述:无一例

5、外在童年时期背诵了大量的经典诗文。茅盾背过《红楼梦》,鲁迅从小背下《纲鉴》,辜鸣铭背下37部莎士比亚的作品,杨叔子幼年熟背“四书”“五经”,杨振宁熟背《孟子》……过去的成功经验难道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没有启示吗?难道我们要把自己几千年的语文教育精华彻底抛弃了吗?以上反思,使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重构12岁之前的语文教育体系!重构的理由其一,宏观教育史的视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博士生导师郭齐家教授认为:中国的教育发展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三皇五帝一直到清朝末年。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把它叫作人文教育的阶段,重视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缺点是重道轻艺。第二个阶段是近

6、一百年来,鸦片战争以后,我们引进了西方的教育,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教育,这个阶段叫科学教育阶段,缺点是重艺轻道,或者是学艺忘道。第三个阶段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是把前两个阶段的缺失加以整合,把前两个阶段的优点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科学加人文整合的新教育阶段。站在宏观教育史的角度来审视中国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对本民族几千年灿烂辉煌的文化要珍惜,要传承,要纳入当下语文教学的体系,不可采用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概摈弃。当下小学语文教材,除了几十首古诗以外,还有什么是传统文化的吸纳与传承?其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科技大学

7、人文学部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张灏先生在《传统与现代化》一文中指出:“谈到批判传统,首先我们必须澄清一些对传统的误解。我们最需要正视的当然是五四时代所产生的全盘反对传统思想。这种思想演发到极端,是视传统为一片非理性的黑暗,阻挠着中国的进步,必须把这片黑暗全部扫除,中国前途才能有光明。这种以黑暗的过去与光明的未来作简单对照,原是中国知识分子在困难频仍的刺激下,心理失去平衡后的思想产物。因此对传统所作出的全面否定,也难免是情绪的反应多于冷静的反省,武断的曲解多于耐心的分析。然后,不幸的是,情绪的反应和武断的结论常常是一般人所欢迎的。这份‘五四遗产’到今天仍然在中国

8、知识分子中间有着极为广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