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

ID:21739534

大小:4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10-24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_第1页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_第2页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_第3页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_第4页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 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人际能力的平行中介作用  摘要本研究为探索人格与青少年人际能力以及孤独感的关系,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人际能力量表和青少年孤独感量表调查了458名高中生。结果发现:(1)“大五”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关系紧密,神经质与青少年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其他人格维度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是孤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2)“大五”人格是青少年人际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外向性是青少年人际能力的有力预测因素,其次是宜人性、责任性和开放性,神经质的预测效力较弱;(3)关系发动能力和自我暴露能力是孤

2、独感的有力预测变量,其次是情绪支持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大五”人格不仅对青少年孤独感存在直接影响,而且不同人格维度还通过不同人际能力的中介作用影响孤独感。  关键词青少年;“大五”人格;人际能力;孤独感;Bootstrap法  分类号B848  DOI:10.16842/j.cnki.issn2095-5588.2017.04.005  1问题提出  孤独成为一种正在蔓延且有愈加严重的趋势的时代病,诸多原因导致个体之间不能有效沟通,由此导致人际关系缺乏、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孤独感是指个体感知到其实际人际关系与理

3、想人际关系之间存在差距(Weiss,1973),或者无法建立与重要他人的情感纽带(Bauminger&Kasari,2000)而体验到的消极情感。孤独的人体验到更频繁的负性情绪(Cacioppo,Hawkley,Ernst,Burleson,Berntson,Nouriani,&Spiegel,2006),如寂寞、孤立、无助、郁闷等(李传银,王燕,1999;Weiss,1987),增加了患精神疾病  如抑郁等  的风险(Heinrich&Gullone,2006),并且更容易生病和英年早逝(HoltLunsta

4、d&Smith,2012)。此外,孤独感还容易诱发社会问题,如攻击(Check,Perlman,&Malamuth,1985)、酗酒(Gonzalez&Skewes,2013)、沉迷网络(Oguz&Cakir,2014;Yao&Zhong,2014)、不安全的性行为(Boyda,Mcfeeters,&Shevlin,2014)甚至自杀(HoltLunstad,Smith,Baker,Harris,&Stephenson,2015)等。孤独感在青春期比在其他人生阶段更为普遍(Vanhalst,Goossens,L

5、uyckx,Scholte,&Engels,2013),这会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Cacioppo,Hawkley,Crawford,Ernst,Burleson,Kowalewski,etal.,2002)。因此,探索孤独感的影响因素,有利于预防或降低青少年的孤独体验。在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中,研究者对同伴关系质量(特别是同伴接纳与友谊)关注较多(田录梅,张文新,陈光辉,2014),而对人格与孤独感的关系,特别是人格影响孤独感的内部机制缺乏关注。“大五”人格与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关系(赵鑫,史娜,张雅丽

6、,陈玲,周仁来,2014;  Vazsonyi,Ksinan,Mikuka,&Jiskrova,2015),是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张兴贵,郑雪,2005)。个体在童年期的某些人格特质(比如宜人性和责任性)甚至对其当前乃至十年之后的某些适应指标(包括同伴能力)具有预测作用(Shiner,2000)。  青少年的孤独感有没有其人格根源呢?或者说,是否某些人格特质更容易导致或能预防青少年产生孤独感呢?研究表明,人格是大学生孤独感的重要影响因素(Lee,Cai,&Qiu,2014)。Saklofske和Ke

7、lly(1986)以艾森克人格问卷为工具考察人格与青少年孤独感的关系,发现外向性与青少年的孤独感呈负相关,神?质对女性青少年的孤独感影响更强。到目前为止,以“大五”人格模型为基础,探讨人格不同维度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非常缺乏。本研究初步假设,“大五”人格的不同维度对青少年孤独感的影响在方向和强度上存在差异(H1)。  相比之下,研究者对人际能力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探索。国内外研究表明,人际关系质量负向预测青少年儿童的孤独感,受同伴欢迎或友谊质量高的青少年儿童的孤独感水平较低(Asher&Paquette,2

8、003)。Buhrmester,Furman,Wittenberg和Reis(1988)从情景依赖性的角度把个体与同伴交往的人际能力划分为五类:情绪支持能力、关系发动能力、直言不满能力、冲突管理能力和自我暴露能力。这五种人际能力与青少年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王明忠,周宗奎,范翠英,孙晓军,2012)。总体而言,善于应对各种人际情境、人际能力水平高的青少年,更容易建立并维持高质量的人际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