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73167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4
《“提问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提问式”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堂上,一个个融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问题,如一块块精心选择的燧石,必定能与学生的心灵撞出朵朵智慧的火花,给他们留下许多美好的记忆。这对于激发他们的思维、盘活他们的潜能,有着一石数鸟之功效。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是引起学生反应,增强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主要手段,是课堂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输送信息、传递思想、沟通师生感情、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总是必不可少的。恰当的提问就像“引线”和“催化剂”一样,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紧凑课
2、堂结构,活跃课堂气氛,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面对新课改倡导的语文课堂,提问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那么,教师的问题从何来?在于教师巧设疑点,它们能起到开启思维、诱发思考的作用。提问就是设疑。在上新课之前设疑,学生产生悬念而欲释疑;在某内容教学之前或教学之中设疑,学生温故而知新,思维发散而求异。此种教学艺术,古人、外国名人备为推崇。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他们都非常重视布疑设障的教学艺术。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
3、问,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身处新课程改革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潜心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什么样的提问能有效地刺激学生主动质疑?什么样的问题能成为语文教学的催化剂?什么样的提问能撞击出学生心灵的火花?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做了有益的探讨。 一、要善于变中求新提问题 课堂提问的方法一定要灵活,可以用“为什么”的形式,也可以不用。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设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考,一定要吸引他们能思考、乐思考,以至非思
4、考不可。一堂课本身由无数个“为什么”组成,但全部用“为什么”搬出来,如天女散花,学生一定会眼花缭乱。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形式多样的方式提出,就能够激活他们的思维,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因此,“我劝教师多深思,不拘一格设问题。”古文论中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之说,其意思是说文章最忌平淡。提问亦如此。“问似看山不喜平”,只有注意了提问的新颖性,课堂气氛才能跌宕起伏,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学生才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东西。如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为了研究文章的结构,教师一般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意思是
5、什么?而我一反常规地发问:“这篇散文为我们描绘了五幅美丽的秋景图,请大家找找是哪五幅?”不难看出,前者是按老路子提问,容易使学生感到腻烦,而我的提问则别开生面,能在变中求新,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二、要善于在诱误中提问题 诱误提问也是一种技巧。诱导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陷入谬误中去,再诱导他们从谬误中回到正确的理解上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教《荷花淀》时问学生:“《荷花淀》里有个水生哥,水生哥的名字是什么?”学生答:“水生!”由此我联系到鲁迅的《祝福》里的祥林嫂,又接着问:“那么祥林嫂的名字呢?”学生答:“祥林!”过了一会,全班都笑了起来,因为答错了。祥
6、林嫂的名字不叫祥林,因为她没有名字。 三、要善于提有丰富想象的问题 怎样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的想象呢?一般地说,丰富的想象必须紧紧抓住课文中事物的内在联系或线索,使学生在想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例如,教《再别康桥》时,我先让学生根据全诗的景物描写,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看他们面对康桥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想象。然后通过学习课文,看自己的思路和的思路有什么不同。在对比中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尽管各人的知识和理解力不同,脑海中的图像必然有异,但只要启发得当,就一定可以借助想象将平面的文字化成立体的图像,使学生获取的知识远远超过原来的范围。
7、四、要善于连续性提问 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是一个大系统,而构成这个系统的各个部分不是彼此孤立的、分散的,而是有着严密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因此,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处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才乐于接受。苏霍姆林斯
8、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