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ID:21729568

大小:2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0-24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_第1页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_第2页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_第3页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_第4页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威和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一、杜威和威尔逊关于道德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  1.杜威道德教育理论  杜威在教育领域特别重视道德教育,他以实用主义道德观来思考道德和道德教育,将能够实际承担社会责任的“有用的好人”看作教育的道德目的。围绕这一道德教育的目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和“教育即生长”的观点。  杜威认为儿童的教育,从本质上讲,不是为了以后的生活,而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是生活的?^程和目的。“生活就是生长”,教育也是为了生长,教育是人的一生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生长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并非由外部强加的,所以教育也不是灌输。杜威确立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发挥儿童在道德教育中的主动性,在教育史上,从对行为主体的忽视到对主体的尊重的变革是从杜威开始的。  杜威倡导道德教育、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协调统一。一方面,道德过程与教育过程是统一的,德育过程不能脱离学校的各项活动,在学校中德育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而且教学活动、生活对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发展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所以道德教育与社会生活协调统一,使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即让儿童参与各种社会生活更有助

3、于其在社会生活中提升道德水平,更好地生活。  2.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  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威尔逊把反对权威主义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作为自己理论建设的起点。首先,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具体道德知识的灌输,为现代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立足点,把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提高学生的各种道德能力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其次,威尔逊提出道德的直接教学法,提倡道德思维的直接教学,主张把道德教育作为独立学科来开设,为学校实施道德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对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的有机结合的强调,则提醒教育工作者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方法

4、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然后强调个人生活经验、个人的实践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突出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实践环节。威尔逊对道德的知、情、行三者关系的论述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其创导的“家庭模式”,有助于消除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隔阂,发挥情感因素的德育功能。最后,威尔逊在教师观方面,在如何看待自律、他律和灌输等问题上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二、杜威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比较  1.杜威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相同点  在对待理智与行为的关系态度上,杜威与威尔逊都反对极端倾向。杜威一是

5、反对把理智、知识和行为、道德完全割裂开来的二元论倾向,认为二者相互交融不可分割;二是着重分析理智、知识在道德和行为中的作用,比较之下,对行为的论述比较少;三是对什么样的知识对道德有影响极为关注。威尔逊认为,知、行甚至情感对于一个道德的行动乃至对于一个有道德的人来说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威尔逊看来,道德最终表现为行为,没有理性的行为,不能称之为道德的行为,同样,仅有道德的理性而无道德的操作也不一定是道德的,而不能进行道德的评价。  杜威与威尔逊在反灌输方面具有一致性。杜威是20世纪最早提出反

6、对灌输的教育思想家,他在《教育与社会变动》一文中指出:“把思想灌输理解为系统地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使学生铭记一套特定的政治和经济观点,排除其他一切观点。”杜威所理解的灌输具有强制性与封闭性的特点。杜威所理解的灌输是目的、内容和方法的凝练,认为灌输是传统教育的代名词,是一种普遍的外部灌输,限制了儿童智慧和道德的发展,而这种教育与现代教育不符。以反灌输并倡导学生的个性自由和提升道德能力作为新的教育实践的共同原则。威尔逊指出,灌输是一个有意识而不是偶然的活动,教育者都是有意识地使自己的学生获得某种信念。威尔逊反对灌输

7、,认为任何道德教育都是为了帮助人们自由地反省和选择自己的道德信念,培养独立的思维判断选择能力;而灌输旨在销蚀人的意识和人格,所以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2.杜威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不同点  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杜威反对把个人和社会割裂开来的倾向,认为道德既不是个体的,也不单纯是社会的,道德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结果。道德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和谐有序的教育环境,也需要每个个体自身的努力,是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另一方之上。杜威认为最理想的学校就是在促进个体发展中实现社会的改造,并通过社

8、会生活促进个体的发展。对于个人而言,儿童或受教育者自己发挥主观性,每个个体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可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从社会角度看,社会为个体道德品格的养成提供了良好的道德氛围。威尔逊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更强调个人在道德中的核心地位,认为个人的理智、行为和自主意识较之社会关系、社会背景更能体现道德的本质。认为个人是起点,个人创造社会以满足自己的需要,社会本身不是道德现象,而是道德产生的前提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