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正确组织“讨论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正确组织“讨论式”教学很多家长及老师都认为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就是背诵课文中的所谓重点,所以经常听到有的老师和家长对学生说:“你怎么连政治课都学不好啊?一定是懒不好好背,要不怎么会学不好呢!”。这就是对现在思品教学认识的误区,在素质教育全面铺开的今天,思品教学不在是以前的教师“满堂灌”,学生认真背诵课文的学习方式,翻开现在的初中思品课本你基本上是找不到所谓的重点的,全篇基本都是案例和理论知识。体现在试卷上就是用事实说话,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思品教学要贴近生活去讨论问题。也就是讨论式教学法。
2、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成功的讨论离不开积极合理的组织,但是,就目前的思品课教学实践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思品教师都能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有少数教师运用此法时仅仅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公开课中。所以在设计“讨论式”教学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 比如某些教师为了显
3、示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于是便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维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展开讨论。但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不用思考,答案就脱口而出,或只要在教材上读一两句使可获得教师的首肯,这样的讨论,从表面上看,学生很投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不仅激发不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甚至还培养了他们思维的惰性,也影响了教学效率,说得更严重一点那就是浪费课堂时间。 二、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方式 目前思品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三种,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类型,课堂的情境,课时的安排,灵活选择合适的讨论方
4、式。三种讨论方式适合不同情况: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比较灵活,小组应有一个学习程度好,能组织讨论的学生为核心,小组讨论可围绕全班的共同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针对本组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般用于难度不大,或课堂上遇到“冷场”,可采取小组讨论;同桌讨论,适合只需相互提醒,启发,就能有结果,或适合相互检查的讨论内容,这种讨论方式更灵活,在课堂教学中值得总结并经常开展。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讨论的
5、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和监督给同学以启发,不要让一些同学变成观众,也不要让讨论变成了教师组织的同学聊天时间,最后起不到效果。 三、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 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 (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
6、的。 (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四、选出代表发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道德的核心是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成绩相对滞后的学困生。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法中,教师不要总是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优等
7、生,而要积极诱导和鼓励“学困生”发言,并且对他们发言中的正确部分或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增强他们发言的自信心,而且这样做还可以防止那些学困生因得不到发言机会而放松思维的紧迫感,随便“安全休息”,降低听课效率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另外,学生代表在发言时,教师应提出要求:必须运用书本中的思品术语,语言表达要规范、流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去记忆、钻研教材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识记、表达能力,这也应该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五、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简短的小结 讨论中,学生积极思考
8、,分析,进行热烈争论,但他们最关心的是大多数学生及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及教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