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达难”问题解析

“送达难”问题解析

ID:21724950

大小:6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0-24

“送达难”问题解析_第1页
“送达难”问题解析_第2页
“送达难”问题解析_第3页
“送达难”问题解析_第4页
“送达难”问题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送达难”问题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送达难”问题解析“送达难”日益成为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的一个难题,如何完善原有的民事诉讼送达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民事诉讼送达制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理论和诉讼实践的角度详细分析了“送达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重构送达制度,切实解决“送达难”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送达制度“送达难”诉讼  简介:纪金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  :D920.4:A:1009-0592(2011)12-137-02    送达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基础性诉讼制度,它贯穿民事诉讼活动始终。送达是保障诉讼程序、实现实体法价值的重要手段,是实体法与程序法联接的纽带。科

2、学合理的送达制度,对于提高司法效率、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意义重大而深远。但是随着现实情况的不断变化,原有民事送达制度设计的一些缺陷日益显现,“送达难”成为困扰我国各级法院的一个难题。如何完善原有的民事诉讼送达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民事诉讼送达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送达难”原因分析  (一)送达制度设计不合理  实践中存在大量“送达难”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有的送达法律规定不健全。我国《民事诉讼法》对送达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整个送达制度原则性有余而具体性不足。尽管后来出台的《民诉意见》、《简易程序规定》以及《关于法院专递的规定

3、》对我国民事送达程序立法规定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和细化,但相对于我国民事案件的不断增多,送达任务的不断加重,送达事务挤占了基层法院约40%的审判资源的情形而言,这些简单粗糙的规定难以承载如此繁重而艰巨的送达重任。当然法律条文的多寡不能成为我们评价一项法律制度优劣的标准和尺度,但太过偏少的规定却难以有效地规范有关主体的诉讼行为。同时又会给一些不法者借机规避法律以可乘之机,从而使该项制度的运作违背了立法者美好的本意。可以说,立法上的缺陷阻碍了法院送达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诉讼中不能送达的风险和拖延责任由法院单方面承担,过分强调了

4、法院的责任和义务,这也是极不合理的。  (二)当事人流动性较大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城市化进程加快,受城市大规模拆迁、当事人租房售房以及户籍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增强,但是我国的人口管理体制比较落后,“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存在,原有的公民身份证和公民的居所地已不能及时、准确反映其真实情况,加大了送达的难度。在实践中,送达人员经常遇到当事人外出打工、经商而无法送达的情况。  (三)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  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我国目前,城乡二元化现象比较严重,

5、社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在一些领域仍较为明显。反映到送达工作中,就是当事人提供虚假的身份证明、居住地址;受送达人周围的相关人员包庇袒护不配合送达;受送达人恶意逃避债务而拒收文书;法人或其他组织为逃避责任而“人去楼空”等等,这些都是送达工作的绊脚石,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法院送达的难度。  (四)基层组织、群众人为抵触  中国人普遍存在厌讼的思想,对诉讼存在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情绪,不能较好地配合法院工作,体现在实践中就是拒收送达文书,逃避法院的传唤。即使有的当事人认为自己被冤枉,也不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作积极抗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而采取躲避

6、、拒收等方式作消极对抗。而且有的部分当事人故意规避法律、拖延诉讼时间,我国目前对此无相应的惩罚措施。  (五)司法资源配置不合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我国法院系统每年收案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之形成显明对比的是,司法资源的配给却跟不上诉讼形势的发展,“案多人少”的现象尤为突出。尤其一些基层法院,由于受人力、物力、财力所限,在送达时难免会为了尽快开庭、结案,而不按规定送达,这显然不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有些地处落后、偏远地区的法院缺少办案经费,交通通信等条件也比较差,送达时间长、次数多,“送达难”问题更加突出。  二、重构送达制

7、度,切实解决“送达难”  可以说,我国《民事诉讼法》目前对送达种类的规定是比较全面的,基本上能适应诉讼的要求。但是送达方式不够灵活、程序设计上也过于僵化,送达制度设计与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脱节,客观上造成了“送达难”,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法院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审判效率。因此,我们应尽快修改《民事诉讼法》关于送达的规定,重构送达制度。  (一)完善直接送达制度  对于直接送达制度,送达地点和签收人的范围都应该有所扩大。  第一,扩大送达地点。送达场所的确定,对送达工作能否完成至关重要。我国民事诉讼法将送达场所限定为住所,这一规定严重束缚了送达

8、工作的开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流动性加大,而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工商登记管理却无法准确反映当事人实际住所地。有鉴于此,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送达地点应该扩大,除了当事人的住所外,法院、当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