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

ID:21714058

大小:65.22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0-24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_第1页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_第2页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_第3页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_第4页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摘要:在中国近代新文化初创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传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国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这一时间节点,在观念上先后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到超功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中则历经“救国”向“救人”的转变,显示出梁启超在中国艺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与推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对今天而言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梁启超;美育;改造国民性中图分类号:J60-0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7721.2011.04.010作者简介:夏滟洲(1972〜),

2、男,文学博士,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西安710061)。收稿曰期:2011-08-27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国维(1877—1927),最早从西方引进了“美育”这一概念。1903年8月王国改造国民性”梁启超美育思想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延展摘要:在中国近代新文化初创时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1873—1929)传承古今、融通中西,基于“改造国民性”萌生美育教育思想,于辛亥革命这一时间节点,在观念上先后经历了从功利主义到超功利主义的转变,在实践中则历经“救国”向“救人”的转变,显示出梁启超在中国艺术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奠基与推进方面的重要地位,对今天而言还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关

3、键词:中国近代史;梁启超;美育;改造国民性中图分类号:J60-0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l003-7721.2011.04.010作者简介:夏滟洲(1972〜),男,文学博士,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西安710061)。收稿曰期:2011-08-27在中国美育思想史上,王国维(1877—1927),最早从西方引进了“美育”这一概念。1903年8月王国维发表《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他在吸收西方近代心理学关于知、情、意三分的学术成果基础上,为追求真、善、美的“完全之人物”的塑造,提出智育、德育、美育三个内容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美育之内涵必然有“

4、音乐为普通学之一科”[1]。1912年,蔡元培(1868—1940),在民国教育总长的位置上,于1月3日举行召开“临时教育会议”上,提出民国教育要根据清季学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五项宗旨而加以修正,改为“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五项。”[2]第一个将“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的方针,视之为“今日教育不可偏废者也”。事实上,对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起源的研究中,我们不难看出梁启超(1873—1929)并不晚于王国维与蔡元培,而且也不乏自身的识见。中曰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代表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改良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进行政治改革是中国必将要走的道路

5、。于是,康有为颂导了戊戌变法运动,他的积极拥护者梁启超、谭嗣同等进一步发扬了维新派启发民智的思想,强调了教育的的独特作用。从康有为给光绪帝的上书《上清帝第二书》、《请开学校折》中,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提出学校应设音乐课程的开端显露,到梁启超敏锐洞悉到“文化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意义而提出“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3],其间蕴涵的意识无疑早在王国维蔡元培之前。戊戌变法的失败,唤醒了亡命口本的梁启超致力于“开民智”、从事学术研究、传播先进学术思想的工作。研读梁启超于1902年至1907年间在日本横滨自办的《新民丛报》上连载的《饮冰室诗话》等论乐文章,不难看

6、出梁启超的这一思想变化。他把“智慧”、“学术”的价值置于“权术”、“政策”之上,将康有为原本只是设立包括“歌乐”在内、用于学堂作为“创国民学”的政策主张,提升到了具有美育意识的可操作性层面,树立起了近代意义的学堂乐歌的内涵。梁启超观察到诸多留日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世界大势的了解,以及口本改造国民性运动的成功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的经验,在理论上进行了积极的论述,为国内学堂乐歌的发展作了潜在的准备。20世纪初期在日本居留的梁后超,一方面接受并宣传穆勒、斯宾塞等欧美及日本思想家的政治和教育思想,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创办的报刊如《新民丛报》、《清议报》等,发表文章,论述教育的目的与实施,主

7、张用西方近代社会科学理论和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来铸造中国的国民性,他悄然发起的国民性问题讨论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响应,掀起了国人对这一问题关注的第一次高潮。1902年,他发表了著名的《新民说》,全面系统地表达了他对改造国民性的认知和主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确实,要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必须要改造国民性使其具备现代国民的素质。面对戊戌变法失败后带给中国社会百姓的压力和刺激,梁启超在集合严复1895年在《原强》中的提出的三民思想和以“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等西方近代社会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