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

ID:21699650

大小:71.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3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_第1页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_第2页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_第3页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_第4页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敦煌写卷《王梵志诗》校补(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敦煌寫卷《王梵志詩》校補(下)蕭旭江蘇省靖江市廣播電視局《王梵志詩》在敦煌石室中被重新發現後,中外眾多學者進行了研究。近30年來,法國學者戴密微,大陸學者張錫厚、項楚,臺灣學者朱鳳玉都有專著行世戴密微《王梵志詩與太公家教》,高等中國研究所叢書第26卷,巴黎1982年法文版。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中華書局1983年版。項楚《王梵志詩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朱鳳玉《王梵志詩研究(上)》,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初版;朱鳳玉《王梵志詩研究(下)》,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初版。,對《王梵志詩》進行輯錄、校釋,單篇論文更多,取得了極大成績。但有些語言問題還須繼

2、續研究,本稿在前修時賢研究基礎上,誤者正之,是而未盡者申證之,未及者補之。信守“考本字、探語源、尋語流、破通假、徴方俗、系同源”的治學理念,勉力為之。博雅君子,是正為幸。戴著未克獲睹,無從徵引。張著誤錄、誤校甚多,學者多有補正。項著書成最晚,後出轉精,本稿以項著為底本,標舉張著、朱著、項著頁碼,以便覆按。前人誤說,朱著、項著已訂正者,則不復論及。(1)愚人癡涳涳,錐刺不轉動(卷2《愚人癡涳涳》,項著P140)張錫厚曰:涳涳,同“空空”……這裏謂迷茫無知,一切皆空(P30)。朱鳳玉曰:戴校改作“悾悾”。涳,水直流也。涳涳,形容人憨直,不知變通(P61--62)。項

3、楚曰:涳涳,愚昧無知貌。按寒山詩:“嗊嗊買魚肉,擔歸餧妻子。”《廣韻》:“愩,憒也。”則“涳涳”或即是“嗊嗊”、“愩愩”。《詩集》作“悾悾”(P141)。按:郭在貽曰:“涳涳當讀為悾悾,乃慤實皃,而慤實之義與愚癡之義是相通的。”並指出字或作“空”、“矼”郭在貽《唐代白話詩釋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6期;收入《郭在貽文集》卷3,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99頁。,並是也。字或作倥,《集韻》:“倥,倥侗,童蒙也。”童蒙,無知貌。劉瑞明曰:“‘涳’當為‘悾’之誤。”劉瑞明《王梵志詩校注置辯》,《敦煌研究》1987年第4期。劉瑞明《項楚〈王梵志詩校注〉商兌和補遺》,

4、《敦煌學輯刊》1991年第1期。實不必以誤字說之。(2)兩家既不合,角眼相蛆妒(卷2《家中漸漸貧》,項著P155)張錫厚曰:角眼,唐代俗語,猶謂瞪眼、怒目(P35)。朱鳳玉曰:角,當為“?”。《集韻》:“?,目動也。”《廣韻》:“?,動目。”猶謂瞪眼、怒目。王梵志詩:“角睛難共語。”“角眼”、“角睛”義同。“蛆”為“怚”之通假,均為嫉妒之義(P69)。項楚曰:角眼,瞪眼怒目。亦作“角目”、“角睛”。“角”即斜義。“蛆”通“怚”,亦妒之義(例略,P158--159)。按:謂“角”即斜義,說本張永言、郭在貽張永言《詞義瑣記》,《中國語文》1982年第1期;收入《語文

5、學論集》,語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頁。郭在貽《王梵志詩校釋拾補》,《中國語文》1987年第1期;收入《郭在貽文集》卷3,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111頁。。黃征亦謂當解作“斜眼”,而非“怒目而視”黃征《王梵志詩校釋補議》,收入《敦煌語文叢說》,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97年版,第250頁。。梁·僧祐《釋迦譜》卷1:“或角目切齒,或橫飛亂擲。”唐·道世《法苑珠林》卷80:“遂使妻兒角目,兄弟鬩牆,眷屬乖離,親朋隔絕。”唐·玄奘《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卷9:“或時忿怒最極憤懣,角眼相視經於多時。”唐·般若《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3:“見是相已,哽咽悲號悶絕躃地

6、,角眼相視,尋即命終,隨業而生墮三惡趣。”“角”均張大眼睛之義,而非“斜”義。“角目”、“角睛”、“角眼”猶俗言反目、翻眼,朱說是也。周一良指出:“《廣韻》有‘?’字,釋云‘動目’。‘角眼’、‘角睛’疑即此意。角字也有斜意,‘角視’、‘角睞’可以連文,但與怒目之意稍遠。”周一良《王梵志詩的幾條補注》,《北京大學學報》1984年第4期。王繼如指出:“‘角眼’之‘角’的語源,頗疑非取之於‘斜’,而是取之於作角狀……‘?’字可以看作是它的專字。《廣韻》‘䁷’實是它的異體,於《覺韻》中訓‘明也’,於《沃韻》中訓‘瞋目’,正是從此語源而來的兩個意義。”王繼如《王梵志詩語詞

7、札記》,《南京師範大學學報》1993年第3期。二氏說是也,?字或作䀰,《玉篇》:“䀰,目開也。”《廣韻》:“䀰,大目。”《集韻》:“?,目動也,或從谷。”蛆,讀為怚是也;郭在貽指出本字當為怚或㜘郭在貽《唐代白話詩釋詞》,《中國語文》1983年第6期;收入《郭在貽文集》卷3,中華書局2002年版,第98頁。。《説文》:“怚,驕也。㜘,嬌也。”“嬌”即“驕”,徐鍇本作“驕”。《廣韻》:“㜘,憍也;怚,上同。”“憍”亦即“驕”。字或作?,《集韻》:“㜘,驕也,或作怚。怚,《説文》:‘驕也。’或作?。怚,妬也。”字亦或作姐,《廣韻》:“姐,一曰慢也。”《集韻》:“㜘,《

8、説文》:‘嬌也。’或作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