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

ID:21602668

大小:5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0-23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1页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2页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3页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4页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斯坦纳翻译观看林译《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本文从阐释学的角度,尤其从斯坦纳的阐述四步骤分析林译《浮生六记》当中的主体性,以具体的文本研究来深化翻译的主体性的内涵。翻译理论与阐释学的结合无疑会拓展翻译的研究领域,并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  关键词:阐释学;译者主体性;信任;入侵  简介:王平(1985-),女,湖北咸宁人,硕士,宁波大红鹰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H059[]:A  []:1002-2139(2012)-09-0146-01  一、理论背景  译者在过去一直被看做是隐身的,一直没什么重要地位,他或她翻译的译者必须要最大限度

2、地忠实于原创。译者的主体性在过去一直是被掩盖忽略的。然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译者意识到一个译者在翻译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林语堂为例,本文就是从阐释学理论的角度去探索译者的主体性,重点从斯坦纳的运动理论探讨,以此来凸显译者的影响和功能。  翻译理论与阐释学的结合毫无疑问会拓宽研究领域并且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译者主体性作为翻译研究一个新的话题,不仅在翻译理论研究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中西文化关系研究上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翻译研究一直处在语言的层面,译者的任务就是取得语言对等。自从1970年开始,随着西方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诞生,翻译研究已经突破语言

3、,植根于以文化为中心的环境当中,例如操纵理论,女性主义理论,后殖民理论等等,对翻译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从斯坦纳的阐释理论研究《浮生六记》中的译者主体性  1、译者的信任  斯坦纳曾说过,我们本能地认为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去理解和阐释。所有的理解以及理解的表述都是翻译,都来自于信任的行为,这就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译者个人的兴趣和审美品位在原文本的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一句谚语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常,译者选择他所喜欢的文本进行翻译并且尤其喜欢翻译符合他的品位的文本。  我们如何在众多的作品当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文本呢?做这样的选择有秘诀吗?许多人

4、都相信生活经历,个人意识,或是性格对译者的这种选择会起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真的,但是这也不完全充分。实际上是的文化个性确保以及影响译者的主管自由和他的选择,林语堂之所以选择《浮生六记》,那也是受他的个性的影响,尤其是他的文化个性。通过对林语堂个性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浮生六记》中体现的那种追求正是他的个性的一种呈现。  在所有的古代书本中,为什么林语堂唯独选择《浮生六记》呢?一个原因是这本书的标题的悲伤元素与林语堂的情感很接近,引起了林强烈的同情。林对书中两位平凡的艺术人物非常感兴趣,沈复和陈云,他们对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充满了喜欢。另一个原因就是,女主人公在林的

5、心中不同寻常,她一直受到林语堂的尊敬和喜爱。真如林的朋友所说的,林语堂告诉我他翻译《浮生六记》原因是被陈云所吸引。  林语堂翻译《浮生六记》完全是出于他对这部作品的喜欢,他觉得《浮生六记》有两个特征,一个就是他觉得这部作品里又确实有些吸引人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沈复特别精通以一种休闲的风格去描绘细微的事物。  2、译者的入侵  入侵源于海德格尔的“前理解”理论,就是译者的理解与阐释使得原文本在目标文本中又复活。在把原文本翻译成目标文本之前,译者对原文本的感知和理解是入侵的,提取的,因为译者要入侵他所翻译的作品里,并且提取其中的一些带回目标文本中。译者入侵原文本,目

6、的就是带走一些利益和战利品。为了成功地入侵原文本,译者需要了解熟悉原,了解他的作品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为的是促进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带着自己的信仰,知识,态度理解原文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任何翻译作品,都包含有译者自己的价值观和文化观。  译者的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是展现在理解原文本中的主体性的元素,它们通常无意识地被展示在译者的翻译作品中。不同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人对世界和生活有着不同的观念。译者不可避免地会带着他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影子翻译原作品。译者绝不,也不应该要求译者保持中立,因为没有译者的个人经验,情感,偏爱,态度和动机,这样的目标文本是不可能成

7、功的,这两者密不可分。林语堂他是在一个有着基督信仰的家庭长大的,也是在基督学校受的教育。由于他的这种文化背景和想要强烈向西方介绍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欲望,所以他用基督的词汇替换了佛教词汇。  从以下的例子可以看出,林的宗教信仰的入侵正是他的主体性的一种体现。(1)天之厚我,可谓至矣。SoaltogetherImaysaythegodshavebeenunusuallykindtome.(林语堂,1999:1-2)(2)每逢神诞⋯⋯onthebirthdayoftheGod⋯(林语堂,1999:56-57)(3)“他生死未卜此生休

8、”,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