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口服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不良反应及早期护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口服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不良反应及早期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观察口服溴隐亭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不良反应及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天坛医院神经外科门诊确诊为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口服溴隐亭组和早期护理干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口服溴隐亭进行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干预组患者则在按相同方案用药的同时,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对发现的不良反应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和指导,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口服溴隐亭组患者的不良
2、反应发生率为%,干预组为%,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常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干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hetreatmenteffectrateofcontrolgroupwas%,whilethenursingcaregroupwas%.theeffectiverateshowedsignificantlystatisticaldifferences(p)。见表1。 疗效比较 常规组治疗显效与有效患者的总数为44例,总有效率为%。治疗期间有14例患者因药物的不良反应而自行停
3、药,加上2例服药无效的患者共计16例,无效率为%。而干预组没有一例患者停药,治疗显效与有效患者总数为59例,总有效率为%,治疗无效者仅1例,无效率为%。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干预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2。 3讨论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占垂体功能腺瘤的40%~60%,并且近年来在临床上就诊的患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垂体泌乳素腺瘤早期的临床表现,在女性多为溢乳、闭经和不孕,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和阳痿。当肿瘤继续发展时,向上压迫视神经和视交叉,可引起视力减退,视野变窄,眩晕、偏
4、盲,严重者可致失明,以及颅神经功能损害,眼底水肿、渗出。此外,还可以引起头痛等高颅压症状。因此,肿瘤本身不仅可以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8],也会影响到患者家庭的和睦,给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视力、视野、眼压眼底,血清prl水平检测和增强磁共振扫描[10-11]。传统上对垂体泌乳素腺瘤的治疗方法多采用手术和放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溴隐亭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药物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目前已经成为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泌乳素增高症的首选治疗方法[6-7,12-14]。常规口服溴隐亭对
5、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大多数患者血清中的prl水平降至正常,肿瘤得到有效控制,女性患者的月经恢复正常,男性患者的性功能得到改善,受损的视力和视野得到明显恢复,其中大部分育龄患者又恢复了生育功能,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极大改善[15-16]。但由于溴隐亭对垂体腺瘤的抑制作用短暂,因此,需要长期服药,甚至是需要数年的规律服药,才可能达到真正治愈肿瘤的目的。对于垂体腺瘤服用溴隐亭不希望怀孕的育龄妇女应该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而想要怀孕的育龄妇女在已证实怀孕后则应即可终止溴隐亭治疗,停药后流产发生率未见提高,溴隐亭对早期妊娠无副作用。对于服用溴隐亭
6、怀孕的孕妇,整个妊娠期间都应该密切监测,定期进行视力视野检查,以便提早发现垂体增大迹象,必要时能够再次服用溴隐亭治疗。 溴隐亭是一种特异性下丘脑和垂体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直接作用于腺垂体,而抑制泌乳素的分泌。此外,溴隐亭还可以影响垂体其他激素的释放,以及影响到脑内的神经递质,因此,临床上除被用于治疗垂体泌乳素腺瘤和泌乳素增高症以外,还可以辅助治疗其他一些疾病,如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闭经、月经量过少,黄体酮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素症,抑制生理性泌乳,良性乳腺疾病,指端肥大症和震颤麻痹等[17-20]。但不足的是,溴隐亭具有较多的
7、副作用,部分患者往往由于无法耐受口服溴隐亭后的不良反应,以及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而自行终止停药,转而要求手术治疗[6]。实际上,溴隐亭的副作用要远远低于手术的副作用,但由于因对溴隐亭副作用的不适应,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恐惧,转而放弃继续服药,结果给患者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这不仅包括经济方面的,也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组病例观察中发现,口服溴隐亭的部分患者在服药后两周左右即开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以口干和鼻塞出现的最早和最为常见,其次是头晕和恶心。而呕吐和便秘则相对出现较晚,且多发生在服药量每日在mg以上的患者。而出现幻觉和精神紊乱等表现的
8、主要见于长期大剂量服药的患者,这和有关文献报告的相似[2,16]。 该研究对干预组的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观察的3个月期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