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542640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2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摘要:心力衰竭是心功能不全出现症状时的称谓,简称心衰,是指心排血量减少,以致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属于祖国医学“喘证”、“水肿”等病症范畴。西医根据原发病辅以治疗,主要以强心、扩张血管、利尿。但是有些患者临床效果不太理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心力衰竭;综述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美国心脏协会将其定义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的结果[1]。
2、病位主要在心,但与肾脾肺诸脏关系密切。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等。随着年龄增高,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已取得丰硕的成果,现将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药治疗 1.1专方治疗李晓艳[2]探讨益气活血复方治疗慢性心衰的疗效,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复方组方为:黄芪、益母草、丹参各30g,人参15g,三七5g,葶苈子12g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意义(P<0.05)。陈月明等[3]观察益气活血方治疗心力衰竭
3、疗效,观察组采用方药组成:黄芪、生?鸩巍⒌げ巍⒉构侵?、葛根、炙草水煎服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循证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益气活血方可增加疗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副作用、降低治疗费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莫云秋等[4]观察中药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了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B型钠尿肽(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等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B型钠尿肽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保元汤可以明显
4、提高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 1.2辨证治疗林丽群[5]等认为,补益心气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根本,故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心衰患者34例,西医治疗与对照组人数相同,观察分析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经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医认为因肾脏气化不利、水液内停、水湿停滞、水谷精微不运化,正常的生理活动无法维持而诱发心力衰竭[6]。因此郑立强[7]以温阳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65例,药用:附子、红参、葶苈子、茯苓、桑白皮、大腹皮、陈皮、水蛭、地龙、甘草等,结
5、果显示:中医组的控显率显著高于西医组(P<0.05)。程晓昱[8]临床研究发现,复方真武冲剂(熟附片3g,茯苓10g,焦白术10g,生姜6g,白芍10g,红参6g,丹参10g等)因其益气活血、温阳利水的作用,不但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同时可降低抑制免疫炎性反应,调控炎性细胞因子异常表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郑丽[9]认为慢性心力衰竭衰最主要的病机应为本虚标实(心气虚为本,血瘀为标)。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日久成瘀,阻塞脉道;血瘀又可引起进一步的气虚,加重慢性心力衰竭的症状,两者相辅相
6、成,因此本病辨证以气虚血瘀居多,多表现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等,临床治疗时多以益气活血为基本大法。 1.3针灸按摩治疗李金波等将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分别给以针刺和西药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LVEF、FS的改善情况,BNP水平下降情况。结果提示针刺与西药同样可以改善心肌收缩功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中同时证实:心衰各种中医临床证型对针灸的应答存在差异性,其中更适合针灸治疗的证型有待进一步研究发现。程胜军等针刺多采用补泻手法,选穴多为:主穴,取内关、心
7、俞、间使、神门、足三里等。配穴,肺俞,腹胀配足三里,气促配膻中、中脘,尿少配肾俞、三阴交;心烦失眠配安眠。对早期轻度心衰患者,采用柔和的向心性按摩;对重症心功能不全,有肢体水肿者,作肢体按摩。按摩手法宜轻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作按摩和轻柔,结果表明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气促、尿少、肢肿等症状。 2西医治疗 米改玲[10]探讨了慢性心力衰竭140例治疗体会。将140例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予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后生命特征变化、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
8、情况。观察组在进行常规生活方式管理、病因治疗、采用常规的地高辛、氢氯噻嗪等联合治疗外,加用美托洛尔联合依那普利、螺内酯治疗,给予患者美托洛尔治疗,从小剂量6.25mg/次开始,2次/d,根据病情,每2~4w剂量加倍,个体化的逐渐增加到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同时予患者依那普利从小剂量2.5mg/次开始,2次/d,逐渐增加至耐受量;螺内酯20mg/次,2次/d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后生命特征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