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

ID:21534680

大小:72.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2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_第1页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_第2页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_第3页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_第4页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研产出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研究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科技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耍形式之一,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U家科技工作者的整体水平,同时,也是衡量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体现科研水平、科研影响力和科研竞争力。如今,我们国家的GDP已经排在全球第二位,然而,技术革新和基础研究的创新能力我们却排在了20名开外。这不得不值得我们每个人反思,我们的科技实力、创新能力和科技质量仍然比较落后,情况不容乐观。以下,仅从科技论文角度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2013年中科院院长G春礼在中科院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介会上

2、提到[1],应该加快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摒弃数量评价和单纯的论文导M,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改变简单以项口、经费、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考核,突出能力、水平和贡献。可见,以论文数量为导向的评价标准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据报道

3、21,近年来美U《科学》杂志第一作者来H屮W的论文接受率一直呈上升趋势;C]然出版集团最新发介的亚太地区科研机构“G然出版指数”显示,2012年在《自然》系列期刊的发文数量,中国科学院首次位居亚太地区第一名。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是,在我国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颁发吋,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再次空缺,这是该奖项13

4、年来的第9次空缺。一边是在国家乃至国际上的顶尖学术期刊的发文数量不断跃升,另一边是具冇重大原创价值的研究成果寥若晨星;一边是为科技论文世界排名第二的“论文大岡”沾沾CJ喜,一边是岡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连年空缺。残酷的现实就这样无情地横M在我们的面前。这种局面迫使我们对我国科技界的“论文情结”和近年来一直采用的“论文奖励”方式进行反思:只关注论文发表,而不关注学术研究与创新,不可能出现一流的研究成果,更不可能造就一流的科技强W。另有一份数据调查显示

5、31,1998—2007年我岡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岡际论文中,宥61.5%的论文在10年间被引用

6、了至少一次,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是说有近40%的国际论文10年间一次也没有被别人引用过,好像是垃圾论文。如果从更深的层次看这个问题,这40%的论文后面的科研劳动可以说是做的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在1998—2008年间发表论文数超过20万篇的共有14个国家,在中M科技论文统计结采中,对这14个国家发表的科技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做了统计,中閃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为4.61,列14国中的第12位,假如我们的平均被引次数增加一倍(9.22),也只能排在世界第9位;如果增加2倍(13.83),依然赶不上位列第一的美国,它的平均每篇被引次

7、数达到了14.28。可以看出,我W科技论文的整体水平跑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跑离,我W的科技论文亟待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这种学术风气严蜇阻碍了基础科研的发展,以及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究其原因,我觉得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过于量化、单一,评价导向滋生学术风气败坏。近年来,高校对教师学术研究能力的考核、对研究生研究成果的衡量都比较偏重于数量,常常表现出过度量化的倾向。主耍表现为对成來的评价过分侧重于计算论著的数量、主持和参与课题的数量、获奖的级别和数量等,用简中.化的考核手段替代对科研成果的评价。□前多数高校对

8、教师科研工作的评价基木属于数量主导型,在职称晋升、岗位考评中,过度强调研究成果的数量标准而轻视质量标准。在此,可以引用一个真实的案例来说明这种评价体系的带来的严重后果。2014年9月份,帝理工大学的StefanGrimm教授在家中CJ杀,邮件系统在他去世之后,按照他的设定,自动群发了一•封题为“HowProfessorsaretreatedatImperialCollege”的邮件,他的信着实让每个科研工作者心酸。他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争取到20万英镑一年的科研经费,而且这些经费不能通过小的基金累积计算,必须申请到大的项目,血StefanGri

9、mm教授已获得的13.5万英镑的经费不算数,他的上司在他所宥学生面前公布他必须在一年内从学院离职!值得一提的是,StefanGrimm教授今年已经发表了四篇原创性高水平论文,而且是一木学术专著的编者,他们的研究提出的凋亡基因以及抗癌基因的概念恐怕比20万英镑甚至200万英镑的项目更有意义。一个51岁的知名教授,有可能为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就这样悄无声息的逝去了,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存人可能会暗G庆幸这种事情没宥发生在我们岡家,但我耍说的是,国内的实际情况远比这个要严蜇十倍百倍!现在的大学开会,总会谈论科研氛围活不活跃,所谓活跃

10、,其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就是一有没有大笔的科研经费。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往往能够拿到巨额项目经费的所谓的教授专家就很受学校重视,而从事基础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