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

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

ID:21506751

大小:78.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2

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_第1页
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_第2页
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螺旋CT诊断胃癌术前分期临床意义周清发1陈荣辉1陆剑1谭学军2(1沈阳市天桥中医院外科辽宁沈阳110001;2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心医院外科辽宁沈阳110121)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钡餐和胃镜是目前主要的检查方法,但术前无法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腹腔转移等情况。螺旋CT具有较高的组织分辨率与可快速、薄层、多期扫描及后处理重建等特点,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及远处转移诊断上优势明显。我们回顾性分析49例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与螺旋CT征象,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沈阳市天桥中医院外

2、科2008年5月一2011年6月49例胃癌患者病例资料,其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41〜74岁,平均(62.1&plUsmn;13.8)岁。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经术后病理组织学确诊。1.2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HiSpeedAdvantageRp22螺旋CT机。患者空腹,检查前lOmin肌肉注射盐酸654〜220mg,即刻口服温水800〜1200ml。取仰卧位,根据病变位置不同,加扫俯卧位和侧卧位。先行平扫,扫描参数为120kV,240mAs,准直10mm,螺旋为1.然后经肘静脉以2.5〜3ml/s的速度注射欧乃派克(300mgl/mL)

3、,用量按1.5mL/kg计算,分别于注射开始后25s(动脉期)、65〜70s(门脉期)、3〜4min(平衡期)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240mAs,准直5〜10mm,螺距为1。1.3分期方法TNM分期:T1期病变局限于胃粘膜及粘膜下层,T2期浸润肌层或浆膜下层,T3期穿透浆膜层,侵及周围结构,T4期累及周围组织。T1为早期胃癌,T2〜T4为进展期胃癌。2结果2.1病变部位与病理类型病变位于胃窦部39例,占79.59%;胃底贲门部5例,占10.2%;胃体部5例,占10.2%o病灶厚度5〜9mm2例,10〜14mm9例,15〜19mm21例,

4、20mm以上15例。艽中管状腺癌17例、黏液腺癌13例、绒毛状腺癌9例、混合型腺癌10例。2.2螺旋CT征象(1)胃腔内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24例,显示为肠腔内外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较局限结节影,病变长度为(1.7〜10.3)cm,肿块较大吋内可见分叶状偏心性液化坏死区。(2)胃壁局部或广泛不均匀增厚25例,厚1.1〜2.3cm;胃腔局部或广泛僵硬11例,肿瘤侵犯的胃壁明显强化。(3)胃腔内黏膜皱襞改变:溃疡龛影形成15例,环堤征6例,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并破坏中断23例,黏膜皱襞消失5例。(4)大部分动脉期出现强化,静脉期明显强化;4例动脉期均为轻度强

5、化。(5)肿块突破浆膜15例,表现为胃壁浆膜面毛糙伴索条影或肿块外缘不规则突起;17例可见纤条状影。(6)肿块侵犯周围脏器7例,表现为邻近组织结构内部出现异常肿块影,密度及强化情况与原发肿瘤相近,与原发肿瘤间正常脂肪间隙消失。(7)胃周、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3例,表现为数个肿大淋巴结或融合成块状,密度、强化程度相似于原发肿瘤。2.3SCTT分期与病理T分期结果的比较病理T分期:T1期7例,T2期16例,T3期16例,T4期8例。SCT原始横断面薄层图像判断T分期:T1期4例,高估1例;T2期12例,高估1例;T3期18例,高估2例;T4期10例,低

6、估1例;3例漏诊,病理证实为T1期,平坦型。总准确率为76.6%。3讨论本组T2期肿瘤16例,CT分期正确9例,高估1例,低估2例,考虑多为胃内容物干扰所致;3例病变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未形成明确软组织肿块,CT仅显示胃壁局限性轻度增厚,均〉7mm,但周围脂肪线存在,后行胃镜活检证实为旱期肿瘤。因此临床怀疑胃旱期病变而CT检查不明确吋,需行胃镜活检,以免漏诊。本组病例主要依据CT影像中胃壁中层结构是否受侵消失和/或胃壁是否明显增厚区分T1期与T2期。当胃壁显示分层结构吋,螺旋CT的T1期判断与病理相符。本组T2期误判T1期的病例,考虑是胃壁只

7、局部轻度增厚i分层不明显造成;T1期高估为T2期的病例主要因为胃壁局部增厚较明显但胃壁呈单层强化所致;这表明胃壁的单层强化造成T1期与T2期区分上的闲难,而胃壁的分层强化明显有助于判断T1期与T2期,为此应尽可能在增强扫描吋获得正常胃壁的多层结构强化,利用机械式高压注射器及螺旋扫描技术可增加胃壁分层的显示率。T2期与T3期的鉴别主要依据浆膜层是否受到侵犯。胃壁外表面毛糙、不规则强化及病灶周围脂肪层浑浊或出现索条影均提示浆膜浸润;T4期判断主要在于脂肪间隙的消失及邻近脏器出现与肿瘤相近的密度及异常强化。本组T2期高估为T3期的病例手术证实为肿瘤周围

8、炎性粘连;T3期低估为T2期的病例虽然图像上显示胃壁外周光整,但手术证实肿瘤己累及全层胃壁并少量浸润胃周脂肪;T4期高估病例是因恶病质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