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

ID:27153927

大小:70.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1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_第1页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_第2页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_第3页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_第4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螺旋CT在胃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29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传统的诊断主要依靠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但两者都有明显的局限性,只能对管腔内表面进行观察,而CT在显示胃癌病变、胃外浸润及转移情况方面具有特殊优势。现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诊断胃癌的价值。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均为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胃癌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龄31〜79岁,平均57岁。1.2方法采用西门子螺旋C

2、T扫描仪,患者空腹,检查前30min嘱患者服温开水200〜400mL;检查前5min肌注山莨菪碱20mg,并立即饮用温开水8⑻〜1000mL。检查时取仰卧位,全胃平扫后根据病变部位确定患者增强扫描时的最佳体位,对比剂注射开始后25s、65S及2〜3min三期采集扫描像(碘海醇1.5ml/kg,注射流率2〜3ml/s)。1.3疗效评价标准局部胃壁增厚超过5mm,并伴有多层结构消失或异常强化为T1期;胃壁外周光整,病灶周围有清晰的脂肪层为T2期;局部胃壁浆膜面毛糙,胃壁外层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状增厚为T3期;胃部肿块与邻近脏器间的脂肪层消失为T4期;淋巴结10mm

3、,或周边高密度,中心低密度,为淋巴结阳性转移。2结果2.1病变部位胃窦部36例,胃鹿贲门部18例,胃体部2.2CT诊断情况诊断T2期10例,9例与病理相符,低估1例,胃壁局部不规则增厚,病灶周围有少许索条影,增强后动脉期单层强化,CT值增加约45Hu。诊断T3期32例,31例与病理相符,高估1例,螺旋CT表现为胃浆膜面稍不规则及胃周索条影,增强后呈单层强化,CT值增加约65Hu且不均匀。诊断T4期18例,17例与病理相符,高估1例,此例患者极度消瘦,腹部脂肪少,增强后动脉期与胰腺关系密切,呈单层强化,CT值增加约70Hu,改变体位为仰卧右后斜位及俯卧扫描,

4、MPR重建,未见明确脂肪间隙。60例胃癌患者中单层强化26例,2〜3层强化34例。2.3淋巴结转移情况螺旋CT诊断无淋巴结转移17例,其中12例与病理相符;5例经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但螺旋CT未检出,其中1例幽门下淋巴结转移(直径小于10mm),2例胃小弯侧淋巴结转移(直径约5mm),2例胃大弯侧淋巴结转移(直径约3mm)。螺旋CT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3例,直径大于10mm,其中40例与病理相符;3例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为炎性增生肿大,CT示淋巴结直径约10mm,增强后动脉期强化较明显,本组资料无远处转移病例。3讨论正常胃壁增强后可显示3层不同密度,由内到外依

5、次为高、低、中,分别对应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肉浆膜层。有研究表明胃壁多层结构以动脉期和门脉期显示较佳,在平衡期消失。在胃腔充分充盈的情况下,胃壁厚度均匀,2〜3mm,贲门部和胃窦部胃壁稍厚,4〜5醒,但不超过5mm,否则视为异常。螺旋CT判断胃癌浸润深度主要依据胃壁多层结构、浆膜轮廓和胃周脂肪间隙情况。本组病例中螺旋CT正确诊断T2期9例,低估1例,此例胃壁局部不规则增厚,病灶周围有少许索条影,增强后呈单层强化,认为未侵犯到浆膜层,病灶周围的索条影可能是细小血管影或炎性浸润,但术后病理证实侵犯浆膜层。螺旋CT正确诊断T3期31例,高估1例,此例胃浆膜面稍

6、不规则及胃周索条影,增强后呈单层强化,术前判断侵犯浆膜,术后病理证实侵犯深肌层,胃周组织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螺旋CT正确诊断T4期17例,高估1例,此例患者极度消瘦,腹部脂肪少,增强后动脉期与胰腺关系密切,呈单层强化,改变体位为仰卧右后斜位及俯卧位扫描,MPR重建仍未见明确脂肪间隙,故判断为胰腺受侵可能,术后病理证实胃癌侵犯至浆膜下与胰腺炎性粘连。淋巴结转移是胃癌转移的主要方式,上腹部正常淋巴结直径的上限依所在位置不同介于6〜11mm。研究显示随着淋巴结的肿大,CT转移率上升,同时CT判断转移淋巴结还与淋巴结的形态和密度有关。本组螺旋CT对于评价淋巴结有否转

7、移准确率迗87%,分析原因为采用5mm薄层扫描并进行2mm重组,使较小的转移淋巴结能够很好显示并且CT值测量准确,很好地反映了淋巴结的强化情况。本组螺旋CT正确诊断无淋巴结转移12例,误判3例,这3例淋巴结直径约10mm,增强后强化较明显,术后病理为炎性肿大,炎性淋巴结与转移淋巴结的鉴别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分析。螺旋CT正确诊断有淋巴结转移43例,漏诊5例,其中1例转移淋巴结直径〈10mm且位于幽门下,2例转移淋巴结直径约4mrn且位于胃小弯侧,2例转移淋巴结直径约2mm且位于大弯侧。说明转移淋巴结的位置、大小及淋巴结与肿块融合成团等均是影响其检出的因素,提示

8、在诊断胃癌时一定要注意肿块近旁有无可疑淋巴结。总之,螺旋CT增强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