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455499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2
《“双创”背景下我省地方高校转型中的矛盾与破解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双创”背景下我省地方高校转型中的矛盾与破解之路 摘要:当前双创活动的开展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带来了体制外因素的冲击,并促使优质高教资源的公平配置,为我省地方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民办高校成为我省教育领域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的样板并为我省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提供了反思意识。下载论文网 双创活动不仅促进我省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而且同时也加剧了招生规模与内涵发展、强制推动与创新驱动、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网络教育与传统课堂、制度规范与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矛盾。为此应该意识到双创实践是一项长期的试错过程,需要打破常规与
2、敢于担当的精神力量的引领与支撑。同时也要顺应双创过程的自发演化规律,摆正就业、创业与创新的关系,谨防“一哄而上”与“拔苗助长”的不良倾向,破解各方面矛盾与困境,促使我省民办高校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创业创新;民办高校;矛盾破解;试错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短短时间内“双创”迅速成为一股巨大的时代潮流,在全国各行各业蓬勃开展。国务院连续密集出台一系列文件,包括《建设大众创业万
3、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等,促使双创政策与措施形成系统性的社会合力。创新与创业相辅相成,这不仅契合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为创新驱动的需要,也契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深化改革的需要,因此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更重要的是,“双创”唤醒了“万众”与“大众”的热情,激发了草根阶层的创新与创业意识,所以能够迸发出如此巨大的社会能量。 一、“双创”为我省地方高校带来的发展机遇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新形势下
4、的热词,这在教育行业的反响尤其强烈。对于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而言,“双创”既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使之面临崭新的挑战。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的重点工作不仅是回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姿态,同时也是当前大学转型发展的一种新举措,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对于大?W生而言,创新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高度,有创意,能创新,善创业,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标志。显而易见,双创对高等教育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大学生成为“双创”的活跃主体,更是因为高等教育本身就需要通过“双创”来实现自我完善。 作为人口
5、大省与高考大省,“双创”必然也对河南省的高等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在《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双创”工作处处得到落实。“双创”带来河南高等教育的新局面,催生许多新变化,这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截止目前河南省共有高等院校130所,而其中民办高校37所,民办高校的设置与转型发展将会提速,这具体又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职业教育”对“学历教育”的影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分化转型的拐点。除了少数的研究型、学术型和精英教育的“985”、“211”高校以外,大多数普通高校都面临着实用化和职业化的转型重任。
6、我省虽然高等院校不少,但是仅有一所211高校,我省高等教育的职业化发展必然会对传统的学历教育带来不少的冲击。传统的学历教育从根本上是一种选拔机制,是为了区分社会阶层的现实需要,执行了相应的社会功能。 (二)“体制外”对“体制内”的冲击。众所周知,相对于财政拨款经费保障的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目前仍处于“体制外”的地位。而且民办高校在招生顺序上长期被锁定在最后批次,难以与公办高校展开有效的竞争。而“双创”理念推出以来,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成为深入人心的能动源泉,必然为民办高校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事实上,对待“双创”的反应,民
7、办高校总是持有一种“重新洗牌”、“弯道超车”的心态,远远比公办高校更为敏感和积极。因此,“双创”的推进与实施必然也伴随着民办高校对公办高校的影响与冲击。当前的“双创”明显聚焦于“体制创新”与“制度红利”,不断打破产权界限,释放民营资本的红利。例如社会投资领域的PPP模式,民营资本银行的设立,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等等;这必然汇聚成为社会形势,弱化“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差别对待政策,对民办高校而言是一项重大利好政策。例如今年河南省高考政策就宣布取消“二本”与“三本”的录取批次的差别,使得民办高校可以与普通公办高校站在一条起跑线上展
8、开竞争。 (三)“社会公正”对“教育垄断”的纠偏。创新创业不仅是一种行为与能力,更是一种愿望与需求。尤其是“万众”与“大众”的这种愿望与要求本身就自带了一种“合法性”与“正当性”,其背后隐含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伦理价值判断。而当前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