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

ID:21424329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22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_第1页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_第2页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_第3页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_第4页
资源描述:

《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敏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独特性  诗人郑敏不仅独特,而且奇特。像她这样充满女性感觉、想象和爱心,又具有玄学思维的女诗人,在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长期以来,诗界普遍观点认为:郑敏是师承冯至和里尔克诗歌与哲学相融合的艺术道路,达到形而上的高度。这样本质主义的概括,虽然没有错,但很难揭示郑敏诗作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其实,1940年代的郑敏诗歌的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哲人目光、母性慈怀和充满女性感觉性的十四行体的融合。找到了这三者的结合,青年郑敏,就能写出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创作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佳作。  一、西南联大世界

2、性教育、哲学智慧与国际时事翻译  作为诗友,青年唐湜于1949年5月写的《郑敏静夜的祈祷》,受到广泛好评。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唐湜在对郑敏艺术大加赞赏之后,在文章的结尾,却对其诗作的思想作了几乎是全盘的否定;只是说得很委婉含蓄,不认真细品和思索,很难察觉:我们虽然对诗人的虔诚的祈祷与真挚的思索,丰盈的思想和生动的意象,感到一种莫大的喜悦,有时感到一种沉重的压力,有时又感到一种快乐的解脱,而压力愈大,解脱中跃起的生机也就愈能蓬勃;但我们仍不能不说:这仅仅是过于绚烂过于成熟的现代欧洲人思想的移植,一种偶然的奇迹,一颗奇异的种子,却不是这时

3、代的历史的声音!  以现在的眼光看来,唐湜对郑敏诗作思想的理解,明显是受到当时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局限。所谓却不是这时代的历史的声音,其实是一种委婉的说法,暗示郑敏诗作没有表现出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声音,只是成熟的现代欧洲人思想的移植。文中虽然也提到当年郑敏最有深度的两篇杰作:《战争的希望》和《最后的晚祷》,但只是蜻蜓点水,因为不理解,更遑论公正的评价?郑敏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曾选修闻一多的《楚辞》。但由闻一多编选、1947年出版的《现代诗抄》,收入穆旦、杜运燮、王佐良、罗寄一等西南联大学生诗人的作品,却没有收入郑敏的诗。这也说

4、明,当年闻一多的编选标准,也是受所处时代的影响,比如他对田间抗战诗歌的力推,却忽视了郑敏的佳作。  二、国际题材与艺术题材  美国佐治亚州时间1945年4月12日3时35分,总统罗斯福在让人画像时猝死。5时47分,全美三大通讯社向海内外发出罗斯福逝世的电讯。作为中国中央通讯社的时事翻译,郑敏是在中国时间4月13日看到这条电文。这个惊人的哀耗,让郑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憾。  罗斯福的猝然去世,使全世界倍感震惊。因为1945年4月,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期,作为盟军的领袖,罗斯福的猝死,给正在走向胜利的二战时局,蒙上了浓重的阴影和不可

5、预测的变数,全世界都处在悲痛之中。国统区的吊唁就不用说了,当时在延安的毛泽东和朱德也发了唁电。斯大林亲自到苏联的美国使馆吊唁,莫斯科红场下半旗致哀。只有轴心国的法西斯分子弹冠相庆,陷入意外的惊喜之中,幻想二战局势会发生有利于他们的大逆转。  作为一个英文时事翻译,郑敏迅速作出自己的回应,写了《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三日的死讯》。死讯道出了她作为时事翻译的职业敏感。这首诗发表时没有注明写作时间,大概是在罗斯福逝世不久后创作的。  因为我们是活在一个这样的时代,理性仰望着美丽的女神情感自她那神圣的面容上寻得无量生命的启示;情感信赖的注视着她的

6、勇士理性扶着他强壮的手臂,自人性的深谷步入真实的世界。  三、超验境界和母性想象  《战争的希望》没有注明写作时间,但收入《诗集19421947》,推测大约写于二战胜利前后,很可能是二战结束后所引发的思考。郑敏虽然没有穆旦和杜运燮参加远征军的战争经验,但诗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想象和女性的体验,化意念为形象,即思想知觉化,没有说教,但具备了杰出的广度和深度。  宁静突然到来,  世界从巨大的音乐里退出,  生命恢复他原始的脉搏,  在远远的巨岩下  无人力达到的海在翻腾,  从一切的深渊里涌出呼问。  自己的,和敌人的身体,  比邻地卧在

7、地上,  看他们搭着手臂,压着  肩膀,是何等的无知亲爱,  当那明亮的月光照下  他们是微弱的阖着眼睛  回到同一个母性的慈怀  再一次变成纯洁幼稚的小孩。  《战争的希望》是一首十四行体,且是一种特殊的变式。据许霆、鲁德俊《十四行体在中国》的研究,这种六八式的变式,冯至和里尔克都未采用过,是1920年代初由清华大学生浦薛凤创造的。郑敏在西南联大所创作的诗,基本上是抒情自由体;毕业后则开始较多地采用十四行体,共有十几首,比如《歌德》《献给贝多芬》等。这种诗体的转变,意味着冯至和里尔克的影响加大,反映出郑敏艺术思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8、但作为一个迅速成熟的诗人,郑敏并不拘泥于冯至和里尔克的模式,能根据所写的题材,对十四行体进行更自由更独特的创造。比如《战争的希望》《最后的晚祷》《少女的画像》《荷花(观张大千氏画)》等,表现出郑敏鲜明而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独特魅力。  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