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议学生管理中的惩戒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学生管理中的惩戒教育摘要:目前,“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亮点和主流选择,“惩戒教育”似乎成了教育教学中教师们不敢触及的“高压线”,似乎在向教师们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育似乎不应该有惩戒。其实完整的教育不能没有“惩戒教育”,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 关键词:惩戒教育学生管理转化教育 :G633.3:A:1672-3791(2011)01(b)-0176-01 马卡连柯说:“对学生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而且也是必要的”。惩戒教育是以惩戒这样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
2、对学生问题行为采取强制性纠正,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的活动。 1目前教育存在对“惩戒教育”的误区 (1)误区一:对惩戒教育的认识混乱模糊。 据了解:在教师方面,认为教育惩戒就是惩罚的占被调查教师的34%;认为教育惩戒就是体罚的占10%;认为教育惩戒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的占8%;对教育惩戒无法清晰界定的35%。可见,教师整体上对教育惩戒的认识混乱模糊。在家长方面,认为教育惩戒就是惩罚或体罚的占被调查家长的35%,支持教师采用必要教育惩戒的家长占被调查家长的47%,无所谓采用何种方式的占18%。在访谈中,约半数的老师和家长都将教育惩戒理解为负面意义上的惩罚、体罚与变相体罚,
3、而不能对教育惩戒和惩罚、体罚与变相体罚作出比较合理的界定和区别。 (2)误区二:教师把惩戒教育看成是一种“高压线”。 随着社会法律教育的普及,家长的法律意识的逐渐增强及媒体对教师不当惩戒行为的强烈谴责,一些教师因噎废食,把惩戒看成是一种“高压电线”,因怕“出事”而不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戒。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规范,使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开展。这种状况,给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教育秩序的维持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3)误区三:教师采用教育惩戒方式方法的选择存在偏差。 一部分教师虽然出发点是为了教育学生,由于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具体的惩戒制度予以明确,再加上教师和
4、学生处于不对等的地位,极易造成教师对惩戒权的无度使用,超越惩戒权限。对学生采取不公正惩戒的管教行为也在部分学校和教师中存在,这种“不公惩戒”对学生心理所造成的伤害,往往比单纯的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严重。 2惩戒教育的基本要求 (1)惩戒教育要符合相关法律规章和程序,并做到公开、公正。 首先惩戒教育的依据是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学校班级根据实际制定的学校管理条例及班级公约。其次惩戒教育程序应合法,不能妨害学生的合法权利。特别是作出诸如停学、留察、劝退、开除等较为严重的惩戒决定时,要尽一切可能使过程公开、透明
5、,真正做到过程民主、决策科学。 (2)教育惩戒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让学生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 惩戒教育要有理有据,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进行批评教育,这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职业道德。表扬与奖励都是教育的一部分。其次学校不是世外桃源,不是象牙塔,学校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让学生从批评和惩戒中获得教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过错并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成为一个能承担责任和对社会负责的人。 (3)适当的惩戒必不可少,但关键是如何把握好“度”。 惩戒要合理适度,因人而异。教师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惩戒方式,切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学生心甘情愿
6、的接受惩戒教育,要做到“以制度服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同时也要从尊重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被惩罚,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惩戒是帮助他改正错误与缺点。要做到既要口服更要心服,既要治标更要治本。 3惩戒教育在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1)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公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集体作为学校的一个小团体,要想形成和谐的整体,就必须为整个团体制定一些规则,团体内所有的人都要遵守,违反了就要受到惩罚。在班级建立的初期,就应该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制定一套全班同学都能接受并承诺都能执行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公约)。例如:
7、可以在班级内部建立“学期百分考核制度”,以学期为单位,在每位学生有一定基础分的基础上在专业学习、技能竞赛、行为习惯等方面实行加减分制度,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激励教育和惩戒教育很好的结合,并采用量化方式予以计算,每月将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做到随时自检、随时自省,同时将考核结果与学期每位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等地密切挂钩。对学生的优异表现予以激励,对学生违反规则的行为予以惩戒,既能惩戒犯错者,也警示了其他团体成员,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