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誓言》教学设计

《土地誓言》教学设计

ID:21326253

大小:3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21

《土地誓言》教学设计_第1页
《土地誓言》教学设计_第2页
《土地誓言》教学设计_第3页
资源描述:

《《土地誓言》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土地的誓言教学目标: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3、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制订精彩的段落和语句教学难点: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揣摩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背景介绍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在1931年9月18日的那天,被烙上了灾难和耻辱的印痕。日寇的铁蹄揭开了这悲剧的序幕。从那一天起,沈阳、东北乃至中华大地,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苦难和抗争。1941年9月18日,距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

2、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一位流浪在关内东北的作家端木蕻良,遥望着生他养他的家乡,找寻着北方的大熊星座,他满怀悲愤写下了这篇激情飞扬的文章,那就是《土地的誓言》。二、订正字音这几个字的读音该怎么读?端木<蕻>良<炽>痛<嗥>鸣山<涧>斑<谰><碾>污<秽><谰>语怪<诞><亘>古默<契>田<垄><蚱蜢><镐>头三、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再默读,勾画出最能扣动你心弦的语句2、品感情:生说说打动自己的语句3、识文题:对《土地的誓言》这个标题你是怎样理解的?(“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4、请同学们分别

3、概括这两段的内容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此热血沸腾!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故乡的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第一段:听深情召唤热血沸腾,第二段:忆美好生活誓言激荡)小结:这两段文字一气呵成,任由感情的急流倾泻,在结构上如双峰对峙,各显其秀,又如一副对联,对仗工整。并且两段文字的写法一样:都是先直接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又直接抒情。3四、品味探讨分析第一段1、请同学们快速的找出第一段中具体描写故乡景物的语句2、请同

4、学们放声朗读这一段,用这个句式说一说:这是一片怎么样的土地?这么一片土地,这么多的景物,可以说在作者的脑海中是久久不能忘怀的。在这些景物的描写中,奔涌着作者对祖国、对家乡不可遏制的思念,这种感情如长江决堤,一发而不可收拾,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是哪个词语呢?(泛滥)“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泛滥”能不能换成“奔涌”、“澎湃”?(不能,“泛滥”比“澎湃”、“奔涌”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更能表现出作者狂放激愤的感情。)3、感情的表达和语言的形式的选择是相结

5、合的,即表达什么样的感情,选择什么形式的语言,那么本段在景物描写中,在句子的形式上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增强语气的连贯性和文章的气势,加强作者感情的冲击力。)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除,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你是否同意?(不能,这些景物是东北土地黑土地上特有的,其次,土地本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列举这些景物将土地具体化、形象化,使作者的感情有了落脚点,再次,这些景物相互叠印,纷至沓来,像电影的快镜头,给读者造成了感觉上的有力冲击,还组成一副立体的、活生

6、生的“关东原野”图。)接下来作者深入表现了“我”与土地的关系,那我与土地有着什么样的关系了?请大家找出描写这些关系的句子。(“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一起。”这说明我与土地是心心相通的,二者合而为一,相生相融。土地渗入到我的血液当中,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分析第二段1、在第一段中作者回忆家乡时喷涌着热血、泛滥着热情,感情的旋律是激昂的,看本段回忆家乡时旋律有没有变化?如有,哪一句话体现出来?(有,“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经过一番激昂的宣泄,本段作者的感情稍有舒缓,他

7、以一种平静的语调、温柔的喜悦的心情回忆关东原野的生活。)2、那么这一段作者又主要回忆了什么内容?(主要回忆了春秋两季家乡的生活。)然而这一切美好的欢乐的存在方式是什么?有课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说,(埋葬)3这里的“埋葬”能否换成“飘荡”“回响”这些词?(不能,埋葬表示“死了”的意思,说明这一切欢乐不复存在。)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欢乐?(日本帝国主义)所以这段美好的回忆一方面包含着对家乡的炽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对敌人憎恨。3、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什么样的誓言?(如:“我必定为她而战斗到底”,“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

8、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我能够我一切的泪水洗去你的污秽和耻辱”。)五、归纳1、一二段联系分析,呼告的写法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她”,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