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7481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对话”——还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对话”——还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对话”——还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对话”——还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对话”——还语文教学一片灵性的天空 《语文课程标准》以“对话”来界定语文教学,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质就是说阅读教学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走向“对话”,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潜心会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话”凸显个性呢? 文本是学习语文的依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有宽裕的时间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离开文本的阅读教学,没有与文本
2、进行充分“对话”的阅读教学,就不是真正的阅读教学,就没有所谓的学生个性的培养。 1、品味语言,感悟形象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什么?“课标”指出是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语文课与其它课程的最大区别也在于前者是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作者情感,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最终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品味语言,感悟形象呢?首先,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每读一篇课文,就犹如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特定的精神家园,在那样特定的时空中与课文里的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交流彼此的思想、感悟、经验等。还要引导学生读出文
3、字背后的东西。作者“情动而辞发”,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读者的我们,就要“披文而入情”,通过解读“三分文章”去感悟“七分意”。教师要让学生目视文字,进而在头脑中产生画面,借助自己的经历、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建构自己新的感悟,新的体验。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比较、分析、理解,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的有色画面和清晰的形象了。 比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十三课《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当学生精读第三段时,还不能深入地感悟天游峰扫路老人的乐观、豁达的性格以及奋斗不息的精神。为了帮助学生疏通这个难点,我抛出了这样
4、一块“砖石”:“扫天游峰的石梯究竟累不累呢?请大家再用心读读课文,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很快,他们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扫路人的工作是很累的,每天一上一下要扫一千八百多级石梯,工作量挺大。 生:老人说他每天一级一级地扫上山,再一级一级地扫下山,手中竹扫帚又是那么沉,老人肯定每天都要流很多汗。 生:游客轻装攀爬石梯都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废,拿着竹扫帚扫石级又怎能不累呢? 生:天游峰十分险峻,扫路时一定要小心翼翼,这使扫路人更辛苦。 生:现在游客十分多,导致
5、天游峰的垃圾增多,加重了扫路人的负担。 师:是呀,山峰如此险峻,石梯如此陡峭,石级如此之多,工作量如此之大,这扫路人的活岂能不累呢?可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用心读读老人的话,尝试着从中发现答案。 生:老人热爱大自然,热爱武夷山,所以劳动虽苦却心情快乐。 生:老人乐观、开朗,把“苦”当成了“乐”。 生:因为老人对自己的工作十分热爱,十分尽职,所以不觉得累。 学生有了文本做依据,有了“底气”,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就能倪倪而谈,畅所欲言。在充分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开朗、乐观、豁达的扫路老人的形象也越来越高大。
6、 2、激情荡漾,个性飞扬 新的“课标”提出三个维度,提出尊重学生的阅读见解。因此,语文课堂应当激情荡漾,个性飞扬。“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因生活经验、个体感悟因素的不同,理解角度、理解深度的不同,对于文本的理解也必然有所差异。但只要是学生自己的感悟,是自己真实的体会,我们都应当为他们的发言喝彩。当我们的课堂上有了学生独特的智慧火花在闪现,课堂必然会激情荡漾。“对话”,则为这份荡漾的激情,飞扬的个性搭建了广阔的舞台。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2课《林冲棒打洪教头》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
7、们描绘了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精彩场面,刻画了林冲的谦让、宽容的胸怀与高强的武艺。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形象地再现了当时扣人心弦的场面。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次对话以后,学生已然感悟到了林冲的高大形象。我决定以这幅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于是,我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仔细品读课文,认真观察插图,你能给这幅插图起个名吗?”学生再次趣味盎然地与文本开始了“对话”。片刻之后,一个个充满灵性的命名出自学生之口。有的说“一棒决胜负”,有的命名为“精彩一瞬间”,有的概括为“一棒扬名”,有的直接说成“大快人心”……看,这就是充满智
8、慧,涌动灵气的课堂。学生的灵性,学生的激情,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在“对话”这个编导之下,释放出了无穷的力量。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有生活就有教育,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乃生活的改造。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与生活“对话”,要注重提炼儿童的生活经验,基于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