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ID:21239396

大小:2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0-20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为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为学》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为”的道理。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它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从而告诫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得容易的道理。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

2、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éi”是什么意思?做。文题的意思呢?  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

3、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  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  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试着解决刚刚的疑

4、问。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  “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2、理解“去南海”这件事是否容易?从哪里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读一读。  3、重点指导对话部分的朗读。  贫者说话的语气;富者从疑问——轻视——惭愧的态度变化。  富者说“子何恃而往?”两次不同的语气变化。   (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4、相机指导理解重点字的意思:“鄙、恃、去、顾、为”等字。  四、拓

5、展延伸。  1、请孩子们想像一下,穷和尚从南海回来后,看到富和尚,他们见面时的场景及对话,写下来。  2、文章主要用(对比)写法,来叙述这件事。为的是告诉我们什么呢?  3、说一说你知道的哪些人是通过勤奋来取得成功的事例。  五、实践活动。  1、请从“人之立志“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2、推荐阅读书中两篇文章。  六、板书设计。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  为之:难→→易。贫者  学之:难→→易。  不为:难富者    《为学》教学反思  《为学》这篇课文是清代文学家彭端淑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读书而写的。本文选自他的

6、《白鹤堂集》。这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篇文言文。  亮点:  一、文章的导入的设计比较新颖,基本达到了预想的效果,很大一部分同学们也能够积极参与。  二、以小故事为切入点进行课文分析。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提示,一步步走入故事,品味语言,又能够走出故事,得出启示。  三、板书设计较有新意,能够为教学效果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四、学生预习很认真,比较到位。因此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不足:(主要为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一、解题。  解题中应该加入对文章原题目和作者初始写作用途的解读。  二、重点词语的解读。  这个环节,采用学生讨论法,讨论后提

7、出依然不懂的词语,教师解答后进行归纳。再归纳的过程中,我只注重了实词意思的总结,而忽略了课文中虚词的归纳和总结。而且并没有逐字逐句的去解释重点词语。帮学生抓牢基础。在课文翻译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三、课文分析。  由于文章中讲述了“蜀鄙二僧,欲之南海,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小故事,大部分同学们都会对这个小故事印象深刻,因此,以这个小故事为切入点来分析文章,分析后得出道理“事在人为”。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很快的就将道理渗透给学生,而并没有运用大量的时间来品读课文,让学生品味对而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应该让学生在我环环相扣的问题

8、的索引下,慢慢的解读课文。  总体反思与改进:  一、对文本的研究和解读,依然不够深刻;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翻译要作为重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